•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自掏腰包建場館,12年免費教孩子

    摔跤爺爺“辦學”記(微光)

    本報記者??史自強
    2025年04月14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白鶴江(中)在指導小學員摔跤技巧。
      本報記者??史自強攝

      日暮時分,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南溝頭村的一處院落里,訓練聲此起彼伏。人群中,教練白鶴江正向一群孩子傳授摔跤技巧。一招一式,他手把手教學。夕陽余暉灑滿院子,孩子們小臉練得紅撲撲的,汗水不斷淌下。

      “要想在賽場上贏得漂亮,平時就得勤學苦練,吃別人吃不了的苦!”白鶴江說。

      雖然已69歲,但白鶴江身形矯健,聲音洪亮。他出身于摔跤世家,自小習武,對中式摔跤有深厚的感情。2013年,57歲的他決定重拾自己的“老把式”,建武館、當教練,免費教孩子們摔跤。

      南溝頭村這處院落就是白鶴江的摔跤館,有6畝土操場,還有300多平方米的鐵皮房。孩子們在操場上進行跑步、蛙跳、甩杠鈴片、翻輪胎等訓練;在鐵皮房內,進行摔跤演練。

      這里的訓練器材與眾不同,十分“接地氣”。白鶴江介紹,其中一些是他用傳統農具改造而成,“你看,這是‘砘子’,有20斤、25斤、35斤等不同重量,原本是農田里壓土用的老物件,現在給孩子們練力量用。”

      盡管訓練環境簡陋,但白鶴江和孩子們卻拼出了一個又一個好成績。12年來,這里先后走出3名國家健將級運動員、8名國家一級運動員、7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孩子們在各類賽事中摘得200多枚獎牌。

      好成績為摔跤館帶來名氣,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白鶴江愈發忙碌。但他依然堅持初衷,在招生時不設限制,“誰都可以來學,大門常年敞開,不收費。”

      12年間,有上千名孩子在這家摔跤館學習過,白鶴江也成了大家口中的“摔跤爺爺”。周一到周五的晚6點半至8點,周六日以及節假日都有相應訓練。“所有成績,都是這么一點點苦練出來的,沒有捷徑。”白鶴江說,孩子們也在風雨無阻的訓練中有所成長,曾經的“嬌氣包”變得堅強,經常犯懶的“小胖墩”懂得了堅持與拼搏的可貴。

      如今,年近古稀的白鶴江仍活躍在摔跤館內,并無“退休”計劃。一些朋友不解:這歲數了,這么辛苦圖個啥?這份堅持背后,是白鶴江的中式摔跤夢。

      前些年,白鶴江的子女陸續成家立業,他有了更多時間專注于中式摔跤。2013年,他拿出十幾萬元,把村里一處廢舊廠房改造成摔跤館,開始招生訓練。多年來,白鶴江帶著孩子們訓練,去各地參加比賽,身體雖累,但心里高興。為了給孩子們創造更好的環境,他在摔跤館專門放置了一排小課桌,方便提前到的孩子做作業。夏天,怕孩子們中暑,他還會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西瓜、冷飲,像對待自家孩子一樣關心小學員們。

      在白鶴江的指導與關愛下,孩子們進步飛速:11歲女孩劉辰瀅,訓練不到2年,已在全國性比賽中獲得5枚獎牌;18歲的郭宇航是“大師兄”,如今是國家二級運動員,他計劃報考體育院校……多年來,這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摔跤小將。

      “無論孩子們以后是否成為專業運動員,我都希望他們勇于追求夢想、敢于拼搏。”白鶴江說,“既要學會如何摔倒別人,更要學會自己摔倒了如何站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4日 16 版)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