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情緒消費”成為消費新熱點

    年輕人愛上“買快樂”(青年消費新趨勢觀察⑤)

    潘旭濤 梅鈿梓
    2025年04月09日09: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一家咖啡館,一名女士在拍照。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你買過能隨身攜帶的解壓“捏捏”嗎?擺過“放青松”迷你綠植嗎?下單過“樹洞傾聽”服務嗎?

      當前,一些釋放焦慮情緒、提供情感陪伴的創新產品受到市場青睞。“情緒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復旦發展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24)》提出了“情價比消費”的概念,即青年消費行為不僅考慮商品本身的性價比,還重視其所能帶來的情緒價值。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表示,“情緒消費”的出現,是需求升級的結果,當物質條件日益豐富時,人們從關注基本生活需求逐步轉向個性化、品質化、多元化需求。

      

      “悅己消費”,更加注重情感共鳴

      “情緒消費”是消費者受到情感驅動,因追求情感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慰藉而購買商品或服務的行為。許多消費者偏愛輕體量小物,丑萌文創、盲盒、“捏捏”、帶有“錦鯉附體”“狂吃不胖”字樣的香薰、印有“淡定、別慌、問題不大”的手機殼等“情緒小物”受到市場歡迎。

      “這個拳擊反應球是我的‘情緒充電寶’?!痹谏虾Wx大學的李昊從兜里掏出一個黑色的彈力球,一根彈力繩連接著彈力球和頭帶。李昊說,心情焦慮時,他就會戴上頭帶,擊打彈力球解壓。

      這類頭戴式反應球靈巧易攜帶,在電商平臺上售價通常不到20元,解壓效果好,深受“學生黨”和“上班族”的喜愛。

      淘寶平臺梳理出體現消費潮流的“2024年度十大商品”,其中超過半數與情緒價值需求相關。

      “人們日益關注心理健康,青睞情感類消費,尤其是讓自己開心的‘悅己消費’?!蹦祥_大學社會學院教授管健表示,消費者對于“情緒消費”的實用性訴求不強,而是更看重商品所能提供的情緒價值和情感共鳴。

      每到周末、節假日,江蘇蘇州博物館文創小鋪就熱鬧起來。撈蟹、挑蟹、上秤、扎蟹……現場銷售人員的逼真表演和幽默講解讓市民游客“很上頭”。其實文創小鋪里的所有產品都是毛絨玩偶,大閘蟹、魚簍、蒸鍋等造型十分逼真。“玩具很可愛,看了銷售表演我很開心?!碧K州市民陳嘉嘉說,她買了一公一母兩只“大閘蟹”。

      有網友將毛絨大閘蟹買回去,旁邊放上一碟毛豆和一瓶黃酒,在社交平臺曬圖后收獲大量點贊。不少網友表示:“花小錢買開心”“情緒價值滿滿”。

      情緒價值消費需求增長,推動“谷子經濟”走熱?!肮茸印笔怯⑽膯卧~“goods(商品)”的諧音,泛指由漫畫、動畫、游戲等領域版權作品衍生出來的周邊產品,例如徽章、角色立牌、色紙、小掛件等。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谷子經濟”市場規模達1689億元,預計2029年整體市場規模有望達3089億元。

      “買‘谷子’的瞬間,幸福感堪比收到工資短信?!?5后程序員李杰展示著自己剛抽到的游戲角色立牌盲盒,“我將‘谷子’放在工位上,有一種被陪伴的踏實感。”

      在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玩家社群中,盲盒、手辦等產品不僅僅是玩具,還是社交媒介,幫助消費者從“獨樂樂”走向“眾樂樂”。

      在福建福州軟件園一家企業工作的黃靖,自稱是3個“娃”的“娃媽”。黃靖的“娃”,全稱叫“棉花娃娃”,是用棉花做成的毛絨玩偶。“娃媽”們會為“娃”化妝,置辦衣服首飾等,并定期聚會,交換娃衣、拍攝照片、交流心得。

      “情緒消費”正逐步重塑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也帶來更多新場景、新業態。餐盤里放置干冰,再澆上水,頓時騰起一股“云霧”,這種“圍爐冰茶”創造出的氛圍感吸引著年輕消費者;在沉浸式餐廳,借助全息投影,餐桌上出現迷你人物種菜、選菜的動畫,動畫中烹飪完成后,現實中菜品同步上桌,裸眼3D小劇場式的新奇視覺體驗迎合了年輕消費者的喜好;在許多景區,旅游消費從過往的“烤腸、臭豆腐”轉變成旅拍、新文創、互動演出等多元化消費。

      虛擬產品,情緒價值實實在在

      一些“情緒產品”呈現出明顯的數字化特征?!懊康娇荚嚰?,‘愛因斯坦的腦子’的銷量就會大增?!碧詫毜曛骼畛行χf道。他的店鋪專門提供虛擬類“情緒產品”,售價0.5元的“愛因斯坦的腦子”廣受學生歡迎。在商品評論區,一名買家留言:“奇跡是不存在的,知識不會多,但自信+100!”

      雖是虛擬商品,卻有實實在在的情緒價值。李承解釋道:“購買虛擬商品就像對著流星許愿一樣,帶來一種心理暗示和情緒安慰?!彼牡赇佊小翱荚囶惔竽X”“戀愛類大腦”“哈利·波特的飛天掃帚”“阿拉丁神燈”等虛擬許愿商品,內容涵蓋學業、愛情、事業等多方面,以幽默的方式承載著消費者對生活的美好期許。

      在這些“無厘頭”商品熱賣的同時,法律專家也提醒,商家應當在商品的宣傳頁面說明商品的真實情況,或者下單時進行提醒,告知消費者所購買商品的特殊性,并保護消費者隱私。

      在互聯網上,不少豐富有趣的虛擬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情感慰藉?!皹涠磧A聽”幫助消費者釋放負面情緒,“閑聊嘮嗑”形成在線人際溝通渠道,“夸夸部落”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認同。

      “年輕人所追求的‘情緒’,包含解壓、松弛、療愈,也需要熱血、真誠、陪伴等。”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曾潤喜說,這些虛擬服務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豐富了體驗感。

      商品可虛擬,規則不能缺。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3)》提出,近年來,出現了消費者為了獲得某種情緒或情感的滿足而消費付費的現象。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應跟蹤關注這一趨勢,加強質量管理,提升消費體驗,鼓勵消費熱情,引導理性消費,并通過制度完善、裁判引領、社會監督等協同發力,加強對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人格尊嚴、情感寄托等精神利益的保護。

      AI陪伴,越來越有“人情味”

      AI技術打開了“情緒消費”新空間。

      “‘小智’的回答客觀冷靜,又很治愈、很溫暖?!?7歲的王志超是一名科技博主,他常在直播時用小智AI聊天機器人為粉絲解答難題。

      小智AI是廣東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智能產品。該公司產品經理林中翹還有一個身份——AI人格訓練師,通過對小智AI進行訓練,讓它更有“人情味”。

      “小智AI能夠通過用戶的聲音捕捉焦慮情緒,主動提議播放音樂或進行冥想。還能提供個性化的互動體驗,并且長期記憶用戶的情感偏好和習慣,可以說是越用越貼心?!绷种新N說,目前公司正與一些玩具、玩偶廠商洽談合作,讓更多玩具、玩偶搭載小智語音盒子,使虛擬陪伴具象化,滿足用戶的觸感體驗。

      近年來,“AI心理陪伴師”“AI情感咨詢師”等AI產品逐漸走紅。在這些AI伴侶類應用中,有的主打情感陪伴,提供情緒價值;有的融入角色扮演元素,讓用戶與虛擬伴侶進行劇情互動。AI伴侶通過不斷學習對話內容,深入了解用戶的聊天風格、情緒變化,成為量身定制的好“搭子”。

      家住湖北武漢的青年創業者劉昕,經常跟自己的AI智能體朋友“樂樂”聊天?!拔医o它取名‘樂樂’,就是希望它能幫我排解創業壓力,帶來快樂?!眲㈥空f,“樂樂”總是不厭其煩地回復她各種問題,給她正向鼓勵,語言幽默風趣,這是真人朋友很難做到的。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亞認為,年輕人更傾向飯搭子、牌搭子、旅游搭子這種“輕關系”,AI情感陪伴正是滿足了年輕人的這種需求。但張亞也提醒,長期或過度的AI情感陪伴會造成“情感繭房”,讓用戶始終停留在心理舒適區,很可能成為“巨嬰”。

      業內專家指出,AI伴侶類應用可能存在隱私泄露、內容安全、消費陷阱和情感依賴等風險。清華大學新聞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雙聘教授沈陽建議,建立AI陪伴等“情緒消費”相關產品的內容標準和審查機制,推動算法公開透明,降低其誤導用戶或濫用個人數據的風險。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