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羊:讓企業的專利“活起來” 多家企業“知產”獲千萬變現

![]() |
云筑供應鏈服務平臺。中建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
在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核心動力的今天,如何讓企業的專利“活起來”,切實轉化為真金白銀?成都市青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日前,中建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憑借其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的云筑供應鏈服務平臺專利,成功獲得青羊區對上爭取的資金支持,實現了從知識產權到實際資本的跨越。
這項融合了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成果,正在改變傳統建筑行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式。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自動化交易、利用AI進行精準供需匹配、借助區塊鏈確保建材質量可追溯,這些技術已在中建內部500多個重點項目落地應用,不僅降低了15%的采購成本,還縮短了20%的供應鏈周期。更令人矚目的是,該平臺已服務2000多家外部企業,2023年外部營收占比提升至35%,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政府的資金支持就像一場及時雨。”中建電子商務相關負責人表示,獲得資金后,公司立即投入技術升級:優化區塊鏈節點性能降低使用門檻、開發低代碼AI模塊提升適配性,還創新性地在青羊區試點“區塊鏈+碳足跡監測”功能,探索綠色供應鏈新場景。而所謂“區塊鏈+碳足跡監測”,是通過技術手段構建了綠色供應鏈的信任基礎設施,推動企業從被動減排轉向主動碳管理。
據了解,得到資金支持的還有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專利獎)的制孔裝置、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專利獎)的一種大型地下洞室群布置設計方法等多項專利,成都市青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不斷擴大本級資金配套規模,加快推動企業專利轉化落地和運用盤活,助力企業“知產變資本”。
青羊區開展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示范)縣建設工作以來,積極優化政務資源、社會資源和專業資源配置,大力拓寬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半徑,探索形成項目遴選、材料收集、答辯輔導等環節全程輔助機制。為幫助企業更好實現“知產變現”,青羊區專門組建48人區級知識產權智庫團隊,常態化下沉一線對企業“點對點”精準輔導,及時梳理收集向上爭取項目名錄,研判扶持重點、分析申報難點,項目立項數和資金量保持逐年增長。近年來,共獲上級資金支持1589萬元,累計培育28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3家省級知識產權強企,獲得中國專利銀獎等各類專利獎15項,建成省級高價值專利育成中心2個,質押融資總金額突破16億元。
下一步,成都市青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結合“進解優促”工作和“立園滿園”行動部署,聯合區新科局、區財政局、青羊經開區、少城文創谷等單位,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政策”“送服務”活動,為航空、文創等各類企業搭建與金融機構溝通的橋梁,促進企業知識產權價值高效轉化。同時,針對數字文化、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加強形勢研判和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陳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