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鳥兒在樹上睡覺,為什么不會掉下來?(把自然講給你聽)

    賈亦飛
    2025年04月08日09: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鳥類的進化機制、生活習性、食物來源的多元化,影響著它們的休息方式。在休息時,它們在“睡”和“醒”之間高頻切換,甚至沒有明確界限

      

      春意融融,又到候鳥遷徙高峰期。成千上萬只候鳥跨越千山萬水,振翅北歸,繪就一幅充滿靈氣與生機的春日畫卷。

      人們發現,鳥兒大多選擇在樹上睡覺。那么,鳥兒在樹上睡覺,為什么不會掉下來呢?

      其實,為了更好地適應生存環境,鳥類逐漸進化出在樹上生活的能力。像家燕的趾和爪就是三前一后,不僅可以彎曲并緊緊抓住樹枝,還能通過調整張合程度來控制平衡,幫助它們在樹上站立、行走和睡覺。此外,有些鳥類的趾和爪上還分布著鱗片或凹槽,可以增加它們抓握樹枝的摩擦力,更好地維持平衡。

      同時,鳥類特殊的肌肉結構,也讓它們可以睡得更安穩。人類在做出“抓”的動作時,需要大腦發出指令并消耗能量,但鳥類做出“抓”的動作卻正好相反:它們伸展開爪子才需要大腦控制,而在抓握時則像人類攤開手一樣自然,腿部肌肉是放松的,并不會感到累。

      此外,為了保持體溫和減少能量消耗,家燕等鳥類在樹上睡覺時通常將頭埋在翅膀里,腿部呈半蹲狀態。這個姿勢可以讓重心保持在鳥身中部,加上鳥類本身的體重較輕,趾爪的抓握力大于維持身體平衡的力量,進一步避免了它們在睡覺時因為重心不穩而掉落的情況。

      當然,鳥類的進化機制,決定了它們即便休息也要保持警惕,有隨時離開樹枝、飛向天空的能力。它們不可能像人類那樣可以連續深度睡眠好幾個小時或者“一覺睡到自然醒”,而是淺層次、短時間的休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睜開眼睛,在“睡”和“醒”之間高頻切換,甚至沒有明確界限。對鳥類來說,也許不存在嚴格的“睡眠”概念——站著放空一會兒或者閉著眼睛放松一下,就是“睡覺”了。

      實際上,鳥類何時休息、怎樣休息,和食物也有很大關系。家燕的食物昆蟲,不少喜歡在晨昏活動,所以家燕不僅夜里休息,中午還能午睡。而貓頭鷹的食物鼠、蛇喜歡在夜間出沒,貓頭鷹白天睡覺、晚上活躍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也有少部分鳥類不在樹上休息。比如,勺嘴鷸、小青腳鷸等鸻鷸類鳥類會選擇在灘涂地上休息,還會安排“哨兵”輪流放哨。除了因為這里更靠近食物——灘涂里的底棲動物外,也因為灘涂上視野開闊,便于它們清晰地觀察空中的天敵,及時躲避。

      所以,鳥類的進化機制、生活習性、食物來源的多元化,影響著它們的休息方式。也正因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才構成了這生機靈動、多姿多彩的世界。

      (作者為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副教授,本報記者姚雪青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8日 14 版)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