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老舊小區煥新:紅磚墻留住童年記憶 老街坊上演“回遷潮”

    2025年04月07日08:25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老舊小區煥新:紅磚墻留住童年記憶 老街坊上演“回遷潮”

    改造后的水塔

    改造后的水塔

    改造前的紅磚樓

    改造前的紅磚樓

    改造后的紅磚樓

    改造后的紅磚樓

    “我們這個單元門口有點滲水,不知道是不是墻的問題。”4月2日上午11時許,回家看裝修進展的彭瑤,一看到社區工作人員,馬上開始關心小區內的大事小情。

    彭瑤與愛人肖建從小就住在南光印象小區,過去這里是南光機械廠職工宿舍,院內樓棟分別建于上世紀60、90年代和2000年初。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區內雜草叢生,活動空間越來越局促,彭瑤也像其他居民一樣搬走了。

    而彭瑤之所以對老房子再裝修,也是隨著該小區實施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后,讓她看到小區空間的煥新,也喚起了她的“童年記憶”。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居民搬回南光印象小區,小區也像回到了上世紀80、90年代,出門話家常、擺龍門陣的人也越來越多,小區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改造前

    紅磚樓爬滿雜草,1樓的光線被樹木遮蓋,小區通道也被垃圾侵占。環境品質每況愈下,小區原住民紛紛搬離

    改造中

    拆除違法建設、清理閑置場所,充分釋放公共空間;翻新外立面、樓道、墻面,增加健身、議事場所、停車位等

    改造后

    留住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廠區具有標志性特征的水塔也被保留下來。小區環境變好了,老街坊紛紛回遷

    被遺忘的“高齡”小區

    環境品質每況愈下

    小區原住民紛紛搬離

    在車水馬龍、霓虹閃爍的成都東二環路外,有這樣一個院落——南光工人村宿舍,現名南光印象,原為國營南光機器廠職工宿舍,共有12棟建筑368套房屋。

    改造前,南光印象由于建成年代久遠,這里曾是被遺忘的“高齡”小區,紅磚樓爬滿雜草,1樓的光線被樹木遮蓋,小區通道也被垃圾侵占。垃圾堆成“山”、蚊子漫天、活動空間被擠占,環境品質每況愈下,小區的原住民紛紛搬離。

    2023年,南光印象小區正式啟動更新改造工作。伴隨著改造消息的傳出,搬離小區3年的曹治貴第一時間搬了回來。

    “我們搬到劍南大道那邊住,周邊都是年輕人,說話的人都沒有,環境雖然好,但還是不安逸。”今年74歲的曹治貴告訴記者,他在聽說南光印象小區要改造的信息后,就搬了回來,希望能參與到更新改造的過程中來。

    具體怎么改?改善環境、提升品質是基礎。東湖街道一手做“減法”,拆除違法建設、清理閑置場所,充分釋放公共空間;一手做“加法”,翻新外立面、樓道、墻面等5000余平方米,改造公共空間,增加健身、議事場所、停車位等。

    追尋歷史文化,留住“童年記憶”是關鍵。“國營南光機械廠前身為四川機器總局,為四川首個近代工業企業,承載了深厚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底蘊。”東湖街道辦事處城市更新辦工作人員鄧云成告訴記者,改造中,通過深入挖掘“百年南光”背后的歷史故事、文化價值等,以傳承空間肌理、傳承文化場景、傳承時代精神“三大傳承”為支點,營造記憶長廊、藝術畫廊、幸福回廊、健身廣場等文化傳承微空間。

    特別是小區的外立面,保留了典型的紅磚房設計,留住了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廠區具有標志性特征的水塔也被保留了下來,這些存在于“童年記憶”里的事物,讓曹治貴、彭瑤這些老居民,仿佛又回到了記憶中的年代,這里也成了被他們追尋的煥新之地。

    從避之不及到情有獨鐘

    “20分鐘還沒走出小區”

    熟人社區重啟喚醒“歸巢熱”

    今年3月,彭瑤在南光印象小區的房子租約到期后,她第一時間把房子收了回來,聯系裝修公司、確定方案、啟動裝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全部啟動。

    而類似的情況,在南光印象小區內還有很多。“我們隔壁單元的3樓,他們家也在裝修,前邊這棟樓,也有一戶阿姨在裝修,旁邊小高層裝修的就更多了。”彭瑤告訴記者,以前這里是她避之不及的地方,小區居住環境太差,致使越來越多的人搬離這里。

    小區環境差到什么地步?“我們小區位于二環邊上,緊鄰錦華萬達廣場,小區周邊有2條地鐵線經過,學校、醫院等配套完善,然而就是這樣,我的套一房子只能租700塊錢。”彭瑤說,2018年她搬離南光印象小區后,7年的時間也僅有5年在出租,剩余時間房子處于空置狀態。

    “更進一步說,實際上小區很多時候,連租客都找不到,出租率較低,只有一些生活條件有限的居民,可能才會考慮租這里。”永興社區工作人員葉燕說,伴隨著小區改造完成,小區裝修施工的聲音越來越多。

    從避之不及到情有獨鐘,現在的南光印象小區,同樣出租率很低,但情況卻大不相同。

    “絕大多數都跟我一樣,都準備把房子裝修一下,再搬回來住。”曹治貴說,小區環境變好了,居住舒適度大大提升,關鍵這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識。“我有時候出門20分鐘還沒能走出小區,一直在打招呼、聊天。”

    近年來,隨著城市更新工作的持續推進,東湖街道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也如火如荼地推進,截至目前,已完成轄區53個老舊小區的更新改造。

    東湖街道工作人員介紹,2025年,東湖街道計劃對13個院落進行改造,主要針對污水管網、大門、院墻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以進一步提升小區居民的居住舒適度、幸福感。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恒

    攝影報道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