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中國國家話劇院《蘇堤春曉》劇組赴三蘇祠參觀學習

    2025年03月31日17:0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成都3月31日電 (記者李平、實習生茍欣雨)31日,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蘇堤春曉》劇組全體演職人員走進眉山三蘇祠,溯源“三蘇”文脈,在古柏蒼翠間感悟“一門三進士”的家國情懷,為舞臺創作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基因。

    據悉,話劇《蘇堤春曉》主角為北宋文豪蘇軾,通過舞臺藝術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展開一幅“活態化”的北宋畫卷。該劇以蘇軾在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蘇堤的史實為脈絡,將詩詞、書畫、宋式美學融入戲劇結構。舞臺設計運用全息投影技術,讓蘇軾筆下的“山色空蒙雨亦奇”從詩句幻化為流動的江南水墨。

    東坡故里是千年文脈之地,《蘇堤春曉》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表示:“900多年前,一個名為蘇軾、吃著眉山春筍長大的少年從這里出發,把蜀地的煙火氣釀成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仿佛一次隔世對望,是一場文化感動,讓我們更加昂揚的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精神。未來,國家話劇院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弘揚。”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蘇堤春曉》中蘇軾扮演者辛柏青表示:“走過總書記走過的路,體會‘三蘇’的文學成就、家訓家風,給了我極大震撼與鼓舞,我將繼續堅定文化自信,承擔國有院團文藝工作者的使命與責任。”

    《蘇堤春曉》于3月28日開啟了在四川成都站的首演,原定在成都演出3場,火爆售罄后,隨即加演2場,印證了傳統文化創新表達的強大生命力。《蘇堤春曉》的落地,掀起成都“宋文化打卡熱”,也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各大媒體紛紛對其進行報道,從劇情解讀、舞臺特色到演出盛況,全方位展現這部劇的魅力。四川眉山三蘇祠作為蘇東坡的故鄉,此次演出仿若一場盛大的迎接儀式,誠摯歡迎蘇東坡 “回家”。

    此次《蘇堤春曉》赴成都演出,在文化和旅游部產業司指導下,中國國家話劇院與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動成都、眉山、雅安文旅部門開展“一部戲品三蘇——跟著《蘇堤春曉》游四川”主題活動,首創“跨城觀演”模式,整合三市25家景區、場館、酒店等文旅資源,圍繞劇目特點、蘇軾人物特征及三市地域特色,推出五條主題線路,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觀劇惠游”活動,觀眾憑借觀劇票根可享受多種產品5-8折優惠,真正做到“跟著蘇大人游四川”。演出次日,便有觀眾持票根在三蘇祠門口等待,切實享受到了福利。據票務銷售信息統計,此次演出有超50%為成都本地觀眾,有超20%的觀眾來自四川省內,另有近20%則是來自全國各地“打著飛的”來看戲的觀眾,毋庸諱言,國有文藝院團精品劇目正成為助力地方文旅發展的“強引擎”。

    此外,話劇《蘇堤春曉》繼續開展“第二現場”演播,將于4月2日19:30在北京、天津、杭州、南京、哈爾濱、深圳、蘭州、石家莊、海口、景德鎮、南通、蘇州、溫州等13城同步上演。未來,中國國家話劇院的“第二現場”將向“全場景交互”發展,實現藝術與科技的共生,增強沉浸式體驗感,呈現“藝術+科技+消費”的新局面,實現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為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作出新的貢獻。

    “《蘇堤春曉》實現了‘雙創’的完美落地。”田沁鑫表示,“它用年輕語態解構厚重歷史,以科技手段激活文化記憶,證明傳統文化從不是‘古董’,而是流動的精神長河。”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