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成都制造業加速“向新”

    2025年03月26日07:4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制造業加速“向新”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成都市雙流區的特銳德川開電氣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自動智能生產場景映入眼簾。“引入自動化設備與數字化管理系統后,月產能翻倍,綜合能耗降低30%,2025年產線目標產值將達6億元。”川開電氣董事長李軍說。

    通過5G與自動化技術應用,打造出能“自主思考”的智能工廠。同樣,位于成都市新都區的微網優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通過新型技術改造,實現了集成電路自動生產,生產效率比傳統工藝提升40%。

    推進新型技術改造,已成為成都不少制造業企業的選擇。記者從日前在成都舉行的全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工作現場會上了解到,成都2024年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9.7%。

    快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之一,是成都入選全國首批20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后的探索。從2024年4月至今,試點近一年,新型技改有何亮點?成都有哪些探索?

    “點線面”結合,以試點項目提升新型技改效力

    近一年來,成都聚焦20個國家試點項目,以“點線面”結合方式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新技改。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點”上讓單個工廠變聰明,“線”上讓整個產業鏈配合更順暢,“面”上實現整個產業園區的智能環保升級。

    在成都市雙流區黃甲街道,成都京東方顯示新增超大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技改項目目前已投入生產。作為“點”上項目,京東方這一生產線投入運營后,有望改寫全球超大尺寸高分辨率液晶面板的競爭版圖。“每年將新增超大尺寸電視面板出貨能力280萬片,讓京東方相關產品市場份額占據全球80%以上。”成都京東方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工藝和新系統相當于給老生產線裝上“智慧大腦”。比如,在傳統產線上加裝智能終端,實時收集機器運轉數據,再用AI(人工智能)算法分析這些數據,讓老舊設備動態調整生產工藝。“如同配上24小時在線的AI工程師,既省人力又提升效率。”

    “線”上貫通,通威建設的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化生產線,可協同212家在蓉上下游企業同步實施技術改造。“面”上鋪開,成都芯谷產業園在雙流區37.6平方公里范圍內,打造可視化、智能互動的現代智慧園區,已吸引300余家企業入駐。

    “點線面”齊發力,成都總投資598億元的20個國家試點項目全部開工,已完成投資近260億元。

    在試點項目的帶動下,成都大力促進企業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提高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目前,成都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達5個、居全國城市第二位,在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的綜合實力排名提升至全國第八位。

    政策創新,以真金白銀激活新型技改活力

    在成都市大邑縣,四川遠星橡膠有限責任公司二期智能交通裝備制造項目現場,自動化設備有條不紊運作,待設備調試完成,項目預計6月全面投產。“去年9月,9900萬元的政策資金投入,解決了項目新廠房建設的資金需求。”公司董事長趙春說,項目不僅用機器替代人、用大數據替代大腦,還采用一整套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實施新型技術改造,政策措施成為重要支撐。試點以來,成都研究制定制造業新型技改行動方案,印發《成都市關于開展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政策措施》),從擴大新型技術改造投資等8個方面給予支持,落實政策資金約10億元。

    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在擴大新型技術改造投資方面,對投資500萬元(含)以上且納入工業投資統計的技改項目,給予一次性最高10萬元獎勵。“此前對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政策支持,但不少技術改造項目達不到這一金額,此次特別對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提出獎勵,充分考慮中小企業較小投入的改造項目。”

    記者了解到,《政策措施》起草過程中,研究借鑒先進城市做法,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在印發的11條政策措施中,10條為首次提出。比如首次提出支持新型技改項目設備租賃措施。“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企業在技術改造中有設備融資租賃等多種融資方式。過去成都沒有這方面的支持政策,不能滿足企業相關需求。”該負責人說。為此,《政策措施》對融資租賃設備的項目,按設備融資租賃年實際發生額,給予年利率2.5%的補助,單戶企業每年最高補助500萬元。

    從需求端擴展到供給端,鼓勵設備和工業軟件企業為新型技改賦能。《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工業母機、工業機器人、專業設備等生產企業,工業軟件、數字化系統等軟件和信息技術企業,為新型技改企業提供產品。

    實施“微技改”,以服務保障挖掘新型技改動力

    政策申報、供需對接、應用推廣……在智慧蓉城工業與新經濟城運分中心,依托數據資源建立起新型技改項目管理平臺,通過智改數轉服務系統、企業辦事系統等,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為服務企業推動新型技術改造,成都整合服務力量,完善保障體系,推動新型技改生態構建。具體而言,以試點項目為著力點,專人專班一對一服務項目,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編制《成都市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項目管理辦法》,建立重點項目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及時對項目建設各節點成效進行評估評價。

    對于中小企業“不愿轉”“不敢轉”等難點,成都創新推出“微技改”模式。“微技改”面向投資500萬元—1000萬元且納入工業投資統計的新型技改項目,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

    成都歐珀瑯精密工具有限公司的相關生產線改造獲得80余萬元補助,企業每年將新增高效切削刀具20萬支;華融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全國首臺該領域自動化包裝生產線,降低生產成本,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在“微技改”推動下,一批投入小、周期短、成效好的設備更新和技改項目加速實施。

    2024年,成都策劃儲備微技改項目396個。目前,成都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92.6%,關鍵生產工序數控化率達63.9%。

    此外,以設備更新為關鍵點,成都成立新型技改城市試點工作專班,探索以“1+1+N”(1個管理運營中心、1個政策體系、N個新型技改服務商)模式統籌推進城市試點工作,常態化開展新型技術改造服務商遴選入庫和動態評價。

    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黨組書記趙春淦表示,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也是成都下一步新型技改重要著力點,將通過大力推廣國產工業軟件、工業母機、工業機器人,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基礎關鍵技術,推動工業大模型研發和應用,打造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場景,提升新型技改的高度、廣度和精度。(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