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昌縣大象坪村:“煙-糧-畜”綠色發展模式 讓“冬閑田”變身“增收田”

“種完煙葉種蕎麥,蕎稈用來把羊養,羊糞還田肥力旺,煙葉蕎麥收滿倉。”在四川省德昌縣麻栗鎮大象坪村,這句質樸且滿含希望的順口溜,生動詮釋了“煙-糧-畜”模式在綠色發展、助農增收的關鍵內涵。
2024年,德昌縣積極響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依托大象坪村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態條件以及底蘊深厚的山羊養殖傳統,試點推行“煙葉種植+以玉米、小麥、水稻、油菜、蕎麥為主的糧食種植+光葉紫花苕綠肥種植+山羊養殖”的綠色發展模式。
“煙-糧-畜”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恰似一把神奇的鑰匙,成功開啟了“冬閑田”變身“增收田”的大門,實現了煙草種植、糧食生產與畜牧養殖的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力。2024年,大象坪村種植煙葉1329畝,發展“煙-糧-畜”養殖示范戶66戶,養殖牲畜3000余頭,年提供農家肥250余噸,產糧150余噸,全村綜合收入1000余萬元。
綠肥還田、農家肥入田等綠色舉措,讓大象坪村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當地精心培育出的煙葉更是以其獨特品質,收獲了“雪山下的清甜香,大象坪的生態煙”的美譽。“種光葉紫花苕,既喂飽了羊,又肥沃了土地,莊稼和煙葉長得旺,收成翻番,這日子真是越過越有盼頭!”煙農魯正友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此外,在“煙-糧-畜”生態循環體系中,山羊糞便經發酵處理,搖身一變成為滋養土地的“黑色黃金”。這種優質農家肥施用于煙田和糧田,不僅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還大幅減少化肥施用量,真正實現了“用養結合、培肥地力”的科學耕種目標。2024年,德昌全縣共種植光葉紫花苕1.1萬畝,施用農家肥1.17萬噸,3.35萬畝煙田實現全覆蓋,構建起穩固的良性生態閉環體系,為糧食和煙葉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筑牢堅實根基。
目前,德昌創新性搭建“合作社+煙農+養殖戶”三方互通平臺,開展“羊糞收集—堆捂發酵—自主銷售—大田施用”全鏈條服務。這一舉措不僅化解了羊糞處理難題,還為養殖戶開辟出一條全新的增收通道。村民胡德春算了一筆收入賬:“去年種了20畝煙葉,收入13萬元;養了100頭羊,收入5萬元;賣羊糞還多賺了5000元。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這么好的收入,煙-糧-畜模式,讓咱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5年,德昌計劃推進2.6萬畝糧煙融合,發展400戶“煙-糧-畜”養殖示范戶,產出11萬擔優質“清甜香”煙葉原料,精心繪制“煙-糧-畜”協同發展“共富圖”,將“大象坪經驗”推廣至每個煙區,常態化管理綠色種植技術,讓“煙-糧-畜”生態循環模式在每個煙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煙葉提質、農戶增收、綠色循環的美好愿景。(但華民、陳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