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名幫扶干部齊聚 掀起一場“頭腦風暴”

近日,一場由省委組織部、省直機關工委、省級協調機制辦、省國資委主辦的全省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干部、駐村干部培訓班在巴中市恩陽區開班。這是托底性幫扶開展以來,首次在國資國企領域舉行的集中培訓活動。
一周時間里,來自85家在川央企、地方國有企業的300余名托底性幫扶干部、駐村干部通過集中授課、現場教學和交流座談,展開“頭腦風暴”,厘清了更多關于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的思路。
輪番上場 分享幫扶經驗
托底性幫扶啟動一年多來,85戶在川央企、地方國企圍繞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特色農牧等領域實施幫扶項目超200個。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需要通過培訓、交流來幫助大家準確把握國資國企幫扶的實質內容,確保幫扶的質與效。”
培訓班設置的課程中,“產業”是核心。大涼山的一株艾草如何走出實驗室,發展為一條產業鏈;“39幫扶集市”如何通過數字手段賦能農特產品銷售……分享人員輪番上場,與會人員聽得認真。
東方電氣集團派駐涼山州昭覺縣解放溝鎮火普村第一書記王斌也進行了案例分享,主題是“數智興農”。
2022年,東方電氣集團發揮產業優勢,在火普村啟動綜合能源示范村項目。項目投運初期,王斌注意到,可以接入智慧能源系統輔助電站運營管理。
那么,數智化手段有沒有更廣的天地?沿著這一思路,2023年,東方電氣集團啟動火普村數字管理示范項目,打造“智慧數字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健全鄉村治理、鄉村看板管理、鄉村民生服務等體系。托底性幫扶啟動后,2024年,這一平臺又升級到“3.0”版本,為村里的藍莓產業搭建起農業四情系統,實現科學種植管理。
“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為產業插上騰飛翅膀。”有幫扶干部在筆記本上寫道。欠發達縣域的雪菊種植、牦牛養殖等產業,都有望借數智化技術完成迭代升級。分享結束后,有人加上了王斌的微信,希望能夠到火普村進一步學習交流。
相互“切磋”拓展幫扶思路
在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幫扶專班成員何佳玲看來,這次培訓是一個相互“切磋”、互通有無的機會。“你正愁眉不展的問題,同桌可能已經蹚出一條路子了。”
阿壩州金川縣是華電四川公司結對幫扶的欠發達縣域。
在幫扶過程中,華電四川公司創新“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聚云端”,共建高原雪菊種植基地50畝,每畝收益達8000元以上,同時,為120人提供就近務工崗位。
培訓班上,省國資委托底性幫扶阿壩州金川縣的實踐與探索,何佳玲更是聽得格外認真。“金川的農產品銷路需要進一步拓展。”何佳玲說,今年在持續加大清潔能源投資力度,配套引入光伏建設安裝、運維服務等上下游企業的同時,華電四川公司還將持續培育縣域特色高原生態農牧產業鏈。“我們計劃在金川建設小番茄種植大棚等,與省港投集團、省商投集團等企業合作,補齊物流銷售短板。”
王斌也很關注農業產業發展。火普村地處高寒山區,農作物以土豆、蕎麥、蘿卜為主。2019年,當地引進藍莓試種成功后,建起1000畝藍莓產業基地,小小的紫色漿果漸漸成為村里的主導產業。然而,要將火普藍莓真正打造成特色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巴中市恩陽區雙勝鎮的蘆筍現代農業產業園給了王斌啟發。大棚里,智能水肥一體化設施將水和肥料精準注入蘆筍根部;產業園內,蘆筍種質資源圃、蘆筍組培室、蘆筍加工車間等設施集生產、研發、銷售于一體。“當地建立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增加了收入。”王斌計劃,有機會要帶村兩委成員再來考察學習,為藍莓產業發展“取經”。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