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醫院接入DeepSeek后 就診有啥新變化?

    2025年02月26日08:40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醫院接入DeepSeek后 就診有啥新變化?

      

    醫生通過診室聽譯機器人對患者問診后生成病例報告 攝影 王效

    醫生通過診室聽譯機器人對患者問診后生成病例報告 攝影 王效

      去醫院看病,不知道掛哪個科室、看不懂檢查報告、醫生問診時間短……現在,這些就診環節的“常見病”都有了新的解法。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近日,四川省人民醫院(下稱“省醫院”)通過國產自主研發的“DeepSeek大模型”,將人工智能(AI)技術用在看病全流程中,成為省內首家實現醫療全場景智能化落地的三甲醫院。

      AI技術如何在就診流程中發揮作用,患者常遇到的問題又會有哪些新解法?24日,記者來到省醫院進行了探訪。

      AI當“向導”

      精準匹配就診科室、醫生

      只要關注“四川省人民醫院”公眾號,點進“就醫服務”,右側的“智能客服”就像一位24小時在線的“AI小助手”,無論患者是咨詢頭疼腦熱該掛哪個科,還是醫生開出的檢查流程該怎么走,甚至醫院餐廳在哪里,患者只要動動手指或是語音輸入,就能問個明白。

      四川省人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雷舜東介紹,人工智能給患者就診、醫生問診以及醫院管理等都帶來便利。

      比如,患者在就診前,智能導診功能可以成為患者的“就醫導航儀”,通過收集患者的癥狀、病史等關鍵信息,運用先進算法和醫學知識圖譜,精準匹配最合適的就診科室與醫生,提升就診的精準度和效率,減少患者的候診時間。

      在解讀體檢報告等方面,患者不用再次掛號,利用“AI報告解讀功能”,就能將檢驗報告中的專業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描述,并提供個性化健康建議。

      “AI大腦”發力

      助力揪出罕見病

      四川省人民醫院罕見病醫學中心秘書李欽慧表示,AI就像個“火眼金睛”的助手,“能揪出那些藏得深的罕見病”。

      據她介紹,多年來罕見病的誤診率高達60%,以心臟淀粉樣變(一種罕見心臟病)為例,患者可能會散落在心內、血液、腎內等各科室,如果醫生對該領域不了解,或是患者的特異性指征不明顯,就可能導致誤診或漏診。

      醫院接入DeepSeek后,AI大腦里囊括了全球幾萬份罕見病案例,大數據會24小時盯著病人的病歷數據找“線索”,只要符合心臟淀粉樣變的特征,系統就會主動彈窗,“預測患者得這個病的概率。”還會列下“檢查清單”,“該做哪些化驗,需要請哪個科室會診,甚至推薦的治療藥物都會寫得明明白白。”

      她提到,該院有位患者此前曾反復住院9次都未能查出問題,今年醫院接入AI后,AI大腦立馬發現他的檢查指標與心臟淀粉樣變對得上,立馬彈窗提醒,最后確診。“以前確診罕見病平均要5-10年,現在最快2周就能鎖定目標。”對于偏遠地區來說,也能讓患者少跑冤枉路、減少醫保支出。接下來他們還要將這套系統推廣到更多基層醫院。

      從病歷書寫到醫院管理

      AI成為醫生的助手

      對醫生而言,便利度也大幅增強。

      在門診部主治醫生朱艷的辦公桌前,就安裝了一臺診室聽譯機器人,患者在向醫生訴說自己的病情時,靈敏的機器人也會實時記錄,并在20秒內將病人的語言轉換為一份完整的門診病歷。有了AI助力,她現在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患者交流,醫患關系、患者滿意度以及病歷的書寫質量也得到提升。

      在醫院管理領域方面,智能問答機器人為院內職工提供了高效的智能工作助手,提升了工作效率。

      不過,醫院目前對AI的應用,主要為對數據的整合分析以及輔助醫院運行。雷舜東表示,AI是一個新生事物,在醫療行業真正的深度應用也是近來的事,“新生事物肯定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所以我們在對它抱以厚望的同時,還是應該謹慎的。”他認為,醫學是一個很嚴謹的科學,容忍度極低,至少當下AI只能成為醫生的助手,“它的知識面還沒有技術嫻熟的醫生這么高超。”在雷舜東看來,AI也需要不斷成長,其精準度需要通過大量的病例、案例來學習、提升,從而不斷反饋、校正。雖然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AI與人相比是有一定優勢,但他認為在疾病診治這件事上,至少在當下,不能替代醫生。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