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主研發的AI腫瘤大數據平臺來了

癌癥患者出院回家,脫離醫護專業照護,常感緊張不安,他們如何延續專業照護?如今,這一難題在成都有了新解法。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成都市抗癌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獲悉,協會與電子科技大學桑楠教授團隊攜手研發的AI腫瘤大數據平臺,已悄然邁入試運行階段。平臺以打造“數字抗癌生態圈”為愿景,融合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深度整合臨床數據與科研成果,不僅為腫瘤患者送去“智能醫生”,也為醫生精準醫療與科研提供堅實助力。
AI成為私人助手
為患者提供防復發轉移建議
會上,桑楠教授團隊現場演示了這個AI腫瘤大數據平臺。團隊技術負責人王心超介紹說,平臺可以實現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智能分析,形成“數據層—服務層—應用層”分層架構。患者通過微信小程序上傳病歷、影像、檢驗檢查等相關資料,即可獲得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個性化康復管理。系統持續學習患者數據,可逐步進化成具有個性化特色的私人AI助手,提供防復發轉移建議,實現“居家如在院”的智能康復管理。對醫生來說,智能助手助力多團隊協作,實現科研數據自動化采集與精準臨床決策支持,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當前,平臺正加快腫瘤通用模型研發,聯合醫療機構、設備廠商構建產學研生態,未來將拓展基層AI輔助篩查、個性化治療推薦等功能。
協會副會長王成全說,AI腫瘤大數據平臺將打破信息壁壘,實現多機構數據共享分析,為精準醫療、科研協作提供有力支撐,推動科研創新與患者管理升級,“這標志著成都市抗癌協會在數字化建設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該平臺作為腫瘤多模態通用模型,深度整合臨床數據與科研成果,已與多家醫療機構共建產學研生態。未來將拓展基層AI篩查、個性化治療推薦等應用場景,推動腫瘤防治向智能化、普惠化發展。
定位大健康領域
我市擬研發更多大健康產品
除了AI腫瘤大數據平臺外,成都市抗癌協會整合多方參與并實現上市的蘿卜硫素也成為與會人員關注的焦點。王成全以蘿卜硫素在澳門成功上市為案例,分享了“推進協會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他表示,“四川是一個中醫藥大省,藥用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在政策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的大背景下,協會結合自身優勢,精準定位大健康領域,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通過加強與科研機構、企業合作的創新模式,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協同創新體系,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蘿卜硫素的成功上市,為醫療專家開啟了產業發展新思路,啟發多機構、多專業協作,研發更多大健康優質產品。
成都在抗癌領域的創新探索,正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引領抗癌事業邁向新高度。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鄧曉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