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該咋“捂”?“捂”好這3處很關鍵
2025年02月24日10:03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原標題:“春捂”該咋“捂”?
俗話說“春捂秋凍”。需要注意的是,“春捂”更多適用于平時體質虛弱的年輕人、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久病之人以及兒童。青壯年,尤其是體質偏燥熱、陰虛或濕熱的人,“春捂”就不一定適合了。
“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如果“捂”后身體出汗,則要早點換裝,不然“捂”出了汗,反而容易受風著涼。
專家提醒,衣服一定要慢慢減,不能驟減。也要注意不能“捂”過頭,應根據氣溫變化及自身情況,保持人體溫度在37℃左右即可。
“春捂”“捂”的位置也很重要。專家建議,做好這3處的保暖:
頸項部:保護好頸項部,可以避免風邪侵襲,建議根據溫度戴好圍巾、帽子。
膝足部:俗話說“寒從腳下生”,因此“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上身可以穿得薄一點,但秋褲先別著急脫。
腹部:主要是“捂”肚臍,肚臍又叫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肚臍部位的保暖。
專家介紹,“春捂”可以遵循“815”原則。當晝夜溫差大于8℃以上時,說明氣溫不穩定,需要“捂”;當氣溫連續保持在15℃以上,且維持了一兩周時,就不需要“捂”了,可以適當減少衣物。(央視新聞)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