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難忘的元宵節記憶是什么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吃一碗熱騰騰的元宵、賞一場絢麗的花燈、看一場熱烈的舞獅表演……人們通過各種方式慶祝元宵節。在你心中,有哪些難忘的“元宵節記憶”?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4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吃元宵/湯圓是人們最難忘的“元宵節記憶”,其次是賞花燈猜燈謎。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跟家人在路邊看商販滾元宵”
00后趙程瑜老家在四川成都。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一到元宵節家里就會辦“酒碗”,“‘酒碗’和酒席不太一樣,類似于四川的壩壩宴,以蒸菜為主。親戚齊聚一堂,大人們喝酒聊天,孩子們玩鬧嬉戲,晚上一起放煙花,很快樂?!彼f,以前是在家門口的壩子上請廚師來操持“酒碗”,現在都是去飯店了。
提起元宵節,老家在河南安陽的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常耀說,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跟家人在路邊看商販滾元宵,“那是我童年的一大樂趣,一個個元宵滾得越來越圓、越來越大,而且搖出來的元宵味道也特別地道”。
今年53歲的河北滄州河間市市民李青說,她還記得小時候村里一到元宵節就有露天演出,還會放老電影,“就在村子中間的空地上搭出一個簡陋的臺子。傍晚我搬著板凳先去給家人占位置,再花幾分錢買把瓜子,邊看邊吃。還有廟會,我逛的時候總會買點糖拔(麥芽糖),吃一口能粘掉牙”。
常耀告訴記者,河南豫劇非常出名,老家每年元宵節都會邀請豫劇團來表演,一連唱上三四天,每天兩場,“去看大戲的人特別多,一眼望不到頭,好多坐在后排的人都得站在凳子上才能看到。我小時候就愛跟著大人去看戲,用老人的話說,‘不吃飯也得看大戲’”。
在家鄉,有哪些令人難忘的“元宵節記憶”?調查顯示,吃元宵/湯圓(78.2%)排在首位,其次是賞花燈、猜燈謎(62.7%),放煙花(43.5%)、賞月(42.5%)分別排在第三位、第四位,其他主要還有:參加或觀看舞龍舞獅等傳統民俗表演(36.1%),逛廟會(35.6%),放孔明燈或水燈(28.4%),組織家庭聚會(23.2%)等。
近四成受訪者吃的元宵/湯圓是家人自己做的
作為元宵節必備食品的湯圓或元宵,如今還有多少人會自己在家制作?調查顯示,近四成受訪者(39.3%)吃的湯圓/元宵是家人自己做的,近六成(59.4%)受訪者會買現成的,還有1.3%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
“自己家里調的元宵餡好吃不膩”,李青回憶,小時候都是家人自己做元宵,餡料里有花生碎、核桃仁、黑白芝麻,再放入糖和豬油和在一起后,分成小塊兒,凍好,蘸上水倒進裝有糯米粉的盆里來回滾,最后下鍋一煮,“吃起來真香呀”。李青說,“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親手碾的花生碎,吃起來有顆粒感,特好吃”。
李青說,現在不少人都是買現成的了,餡料選擇范圍也大了,除了黑芝麻、花生,還有草莓、山楂、榴蓮、巧克力等許多新奇餡料,省時省力,品種豐富。
上海的60后王乾也表示,現在元宵餡的花樣越來越多了,甜的、咸的、酸的……但他自己最愛吃的,還是甜口黑芝麻餡的,“咬一口滿嘴留香,特別滿足”。
進一步分析顯示,西南地區受訪者自己做湯圓/元宵的比例最高(44.4%),之后是華南地區(43.4%)、華東地區(41.3%)。
你今年吃的元宵口味是啥樣的?調查顯示,56.5%的受訪者吃的元宵/湯圓是甜的,10.9%的受訪者吃的是咸的,還有29.1%的受訪者甜的咸的都吃。
在河北一所公立中學擔任語文老師的李愛華說,元宵圓圓的外形象征著團團圓圓、圓圓滿滿,元宵節家人聚在一起吃元宵,也有凝聚情感的作用。這種習俗承載的是中國人重視家庭、崇尚團圓的價值觀?!半m然很多人都在元宵節前返崗,不能和親人團聚,但吃上一碗熱騰騰的元宵,不僅是一種儀式感,更能給自己添上一份節日的溫暖,祝愿自己在新的一年平安圓滿?!?/p>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4.4%,90后占40.5%,80后占34.4%,70后占8.5%,60后占2.0%,其他占0.2%。家鄉在東北地區的占7.6%,華東地區的占26.7%,華北地區的占19.9%,華中地區的占16.1%,華南地區的占19.2%,西南地區的占8.0%,西北地區的占2.5%。
(應受訪者要求,李青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李斯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