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四川)>>宋豪新

    智慧化生產線投產 四川簡陽構建行業新質生產力高地

    2024年12月23日11:2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成都12月23日電 記者獲悉,在經過1個多月的調試后,位于成都簡陽的中國五冶集團(成都)建筑科技產業園鋼結構智造基地內的智慧化生產線日前正式投產。該生產線包含了自動組立、自動輸送、激光自動跟蹤等技術;全面達產后,整個基地年生產能力可達16萬噸,為“成都造”在高層和超高層鋼結構、大跨度空間鋼結構、橋梁鋼結構以及異形鋼結構領域增加競爭優勢。

    圖為沱江特大橋施工現場,簡陽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圖為沱江特大橋施工現場,簡陽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走進基地內部,焊花四濺,橋式起重設備在空中循環往復,來料、下料、拼裝、總裝各種工序井然有序。產線上,六邊形狀超千噸的巨型鋼構件正進行拼裝。板單元自動焊接系統和焊接技術工人配合默契,將鋼構件的精度控制在毫米之內。

    “六邊形狀鋼構件就是金簡仁沱快速路跨沱江特大橋塔橋頂端部分。”指著設計圖,五冶鋼構基地相關負責人周博文說,“塔頂是整個大橋曲面造型最出彩的部分,也是對鋼構件精度要求最高的部分。按照建設進度,目前我們加班加點忙生產,為12月底大橋進行主塔合龍打好基礎。”

    圖為智慧化生產線全景。簡陽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圖為智慧化生產線全景。簡陽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在車間的另一側,是成都市武侯區成樂擴容項目機場互通主線橋的鋼構件,這是一座綠色環保的橋梁。現場,工廠內尚未完工卻已“生銹”的鋼橋正如同積木般被組裝。

    “大橋采用的這種看似生銹的鋼材其實是耐候鋼。它可以耐受大氣腐蝕,并自動產生致密穩定銹層,實現‘以銹防銹’,為橋梁提供的“防護衣”。”周博文介紹,“在加工過程中,鋼蓋梁的變形控制是整個項目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對鋼構件精度要求最高的部分。按照建設進度,確保本月內完成約1500噸主橋鋼構件的順利出廠,為年底建成打好基礎。”

    和機器轟鳴、人員繁忙的一、二車間相比,試運行的三、四車間略顯安靜,科技感十足。

    圖為智能化型鋼生產線。簡陽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圖為智能化型鋼生產線。簡陽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一、二車間主要進行大難特異鋼構件生產;三、四車間主要側重于利用智能化產線,提升標準型鋼構件生產效率。”周博文說,“比如像H型鋼自動化產線、激光切割機、焊接機器人工作站等智能化鋼結構生產線的投用,將生產效率提升20%左右。”

    在集中了自動組立、自動輸送、激光自動跟蹤等多項先進技術的H型鋼自動化產線上,一塊鋼板從上線到成品實現自動化生產,一氣呵成。“H型鋼構件廣泛運用于廠房、高層等建筑。如果是采用傳統工藝,需要20個人左右來完成,現在僅需5個人左右簡單地操作和監控設備就可完成。”周博文表示。

    在焊接機器人工作站,8條機器臂火力全開,在鋼構件的細節處進行精準焊接。“這是焊接機器人工作站,采用3D視覺掃描傳感技術,實現自動化焊接,一個技術人員就能操作2臺機器臂。此外,機器臂每天能焊接400米焊縫,是人工焊接效率的3倍,同時焊縫更加平整、美觀。”周博文說。

    大屏上,焊接、切割、拼裝等多個生產環節情況實時顯示,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平臺也同步上線。

    據了解,該平臺包含管理平臺和數字孿生系統,其中管理平臺涵蓋材料管理、工藝管理、工廠管理、設備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等23個功能模塊,實現從項目立項、設計、采購、制造、運輸到現場安裝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數字孿生系統集成公司生產線信息化生產,實現生產過程透明化、可視化、精細化。(何勇)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