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lián)播

    四川綿竹:34.3萬畝水稻開鐮收割,確保顆粒歸倉

    2024年09月20日16:5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眼下正是水稻豐收的時節(jié),四川省綿竹市34.3萬畝水稻漸次成熟,種植戶們搶抓農時,開鐮收割,確保顆粒歸倉。

    水稻收割現(xiàn)場。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9月19日,在紫巖街道永翔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劉光均和妻子王永芝正忙著搶收稻谷。稻田里,3臺收割機來回穿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斷地被卷入收割機中,在機械的“加持”下,收割、脫粒、粉碎秸稈一氣呵成。

    “我們流轉了800余畝土地種植糧食,從育秧、插秧、管護到收割、烘干,全程實現(xiàn)機械化,不僅減少了人工投入,省時省力,產量也有保證。”王永芝說,相較于人工晾曬,收割完的稻谷直接進入烘干機內,解決了過去曬糧靠天、稻谷易發(fā)生霉變的難題,現(xiàn)在可以24小時不間斷烘干,每日可烘干稻谷100余噸。

    “近段時間,我們搶抓晴好天氣,安排了5臺聯(lián)合收割機進行作業(yè),預計9月底完成收割。”在孝德鎮(zhèn)華瑞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聯(lián)合收割機、火三輪運輸、糧食烘干設施“一條龍”上陣,讓水稻收割省心又省力。“今年的水稻長勢不錯,畝產在一千五六百斤左右,機械化耕作有效降低了農業(yè)糧食生產的勞動強度,種植效率和產量也得到了極大提升。”合作社工作人員林繼朋說,還田的秸稈還能夠提升土壤肥力,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提高稻谷品質。

    成熟水稻航拍圖。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孝德鎮(zhèn)毫照村,過去參差不齊的小田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后,變成了完整連片的大田,讓當?shù)胤N糧大戶安靜的種植道路越走越順。“過去碎田塊比較多,播種、田管都不方便,農機也下不去,影響了農業(yè)生產。現(xiàn)在好了,農田集中連片、道路溝渠平整通暢、農業(yè)機械化設備施展自如,讓土地實現(xiàn)了效益最大化。”安靜說,這段時間她家種植的400余畝稻田開始收割了,通過選擇優(yōu)質品種、科學播種、精準施肥以及病蟲害綜合防控等一系列精細化管理措施,種糧的信心更足了。

    今年以來,綿竹市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嚴守耕地紅線,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xù)提升農業(yè)機械化水平,強化農業(yè)技術服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農民多種糧、種好糧,不斷擴大糧食生產面積,全力建好“天府糧倉”,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目前,全市共有1100臺(套)農機具助力水稻收割,預計水稻總產量將達19萬噸左右。(張娟、尹翔)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