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多規合一”省級總體規劃印發
四川將構建兩區三屏、一軸三帶

《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已于近日正式印發。5月30日,四川省政府政策吹風會舉行,詳細解讀《規劃》內容。記者從會上獲悉,《規劃》是四川首部“多規合一”的省級總體規劃,是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總體安排。
《規劃》總體格局以“三區三線”,即農業、生態、城鎮三類空間,以及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為基礎,首次提出構建全省“兩區三屏、一軸三帶”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
總體格局如何確定?
立足自然資源和經濟地理特征
會上,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旭剛現場展示了一張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圖。圖上,“兩區三屏、一軸三帶”引人關注。
羅旭剛解釋,“兩區”是四川盆地和安寧河流域兩大糧油主產區,“三屏”是青藏高原、秦巴山區和云貴高原三大生態屏障區,“一軸”是成渝城市發展主軸,“三帶”是成德綿眉樂雅廣西攀、成遂南達(達南內自宜)及攀宜瀘沿江三大城市發展帶。
這一總體格局基于怎樣的考慮?“主要立足四川自然資源和經濟地理特征,并綜合考慮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等多重戰略?!绷_旭剛解釋,四川地跨青藏高原、橫斷山脈、云貴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地貌單元,西部主要為高原、高山峽谷,東部主要為平原、丘陵和平行嶺谷,自然條件直接影響了農業、生態、城鎮空間分布。
同時,四川肩負著國家賦予的糧食安全、生態保護、新型城鎮化等戰略使命,“兩區”有利于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三屏”有利于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一軸三帶”有利于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這一格局還順應了人口城鎮化趨勢?!绷_旭剛說,按照“一軸三帶”的規劃構想,在目前1個超大城市、4個大城市、11個中等城市、21個小城市的基礎上,構建更加協調的大中小城市發展格局,支撐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
有何積極意義?
筑牢高質量發展空間基礎
《規劃》對于四川現代化建設有什么樣的積極意義?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省自然資源總督察徐志文表示,《規劃》筑牢了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基礎。首次將“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納入我省法定規劃,明確到2035年,我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542.57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6306.88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14.85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劃定1211.59萬畝,擴展倍數控制在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此外,《規劃》還落實了地質災害防控線、歷史文化保護線、重要資源管控線等空間安全底線。
《規劃》專門對成渝區域協調發展進行了統籌謀劃?!案爬ㄆ饋?,就是要在保護和發展兩個方面共同發力?!毙熘疚恼f,在共同保護方面,強化四川盆地作為全省糧油主產區的核心地位,打造成渝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在協同發展方面,突出產業布局優化,主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共同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加快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等。
《規劃》對全省183個縣(市、區)確定了主體功能定位。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楊健在會上表示:“這將推動四川省主體功能區布局更加優化,空間開發保護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更相適應,有利于各地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形成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協調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世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