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加快成型成勢

    創新金融產品 服務實體經濟

    本報記者 李凱旋
    2024年01月19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四川成都誕生了世界最早紙幣“交子”,書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金融領域的創新實踐。1月12日,“成都交子金融大會”在成都交子金融博物館舉行,業內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展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前景和未來。

      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肩負使命,成都既著眼“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做強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做優特色金融品牌體系,又著眼“同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積極對接重慶共建區域性金融交易體系、金融開放體系、金融生態體系,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加快成型成勢。

      金融機構是形成金融中心的核心主體和基本支撐,成都大力實施金融機構集聚工程,推動形成門類齊全、功能完善、質效雙優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目前,成都已落戶金融機構及中介服務機構2750余家,機構數量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其中,外資銀行業機構17家、保險機構28家,外資金融機構數量位居中西部第一。

      金融科技是成都大力開展金融創新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著力點。成都創新設立“蓉易貸”“農貸通”“科創貸”“綠蓉融”“知貸通”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建成基于多式聯運“一單制”的平臺——“中歐e單通”,構建基于區塊鏈的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知易融”。

      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正深入實施“金融機構聚集、金融市場提升、現代金融特色、金融創新驅動、金融開放擴容、金融生態優化、金融基礎設施聯通”七大工程,推進成渝金融服務、金融市場一體化,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

      “交子的出現帶來了貨幣支付和貯藏的便利,本質上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種體現。”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擎說,這種基于實體經濟需求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探索實踐在成都傳承了下來,并獲得新的演繹。

      2023年12月29日,四川精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賬戶上順利到賬300萬元貸款。這是成都市成功投放的首筆線上“稅電指數貸”,并實現了與“蓉易貸”的政策聯動。

      成都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稅政銀三方合作打出組合牌,充分發揮“稅電指數貸”創新授信模式和“蓉易貸”風險補償資金池作用,實現“1+1>2”的政策疊加效應,打開了經營主體融資難題破題新思路。

      據了解,為解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針對企業輕資產、無抵押物、無擔保等特點,成都早在2014年就推出“科創通”平臺,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將傳統的“撥款”改為“貸、投、貼”模式,與銀行共同成立風險擔保資金池設立“科創貸”產品。

      目前,“科創貸”風險補償資金池總規模已增至167.29億元,合作銀行19家。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局長丁小斌說:“成都現有的17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有15家獲得過‘科創貸’的助力。”

      金融資源聚集和金融產品創新,助力成都金融市場持續保持活躍。信貸方面,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5.81萬億元、6.03萬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8%、13.1%。保險方面,2023年1—11月,全市實現保費收入1113.2億元,比上年增長13.35%。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9日 10 版)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