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高校推進“大思政課”高質量建設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

    蔣若凡
    2023年11月15日16:4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大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如何有效推進“大思政課”高質量建設,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需要我們深入探究其價值意蘊和實踐路徑,為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高校“大思政課”的高質量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至關重要的舉措,旨在推動思政課程的轉型升級,通過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為廣大學子提供更富深度和廣度的思想啟迪和價值觀引導。其價值意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大思政課”則是落實這一任務的重要途徑。高質量的“大思政課”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從而推動個人全面發展。同時,“大思政課”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其抵御各種不良思想的能力。

    其次,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需要。“大思政課”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質量建設有利于推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入發展。通過“大思政課”的建設,可以促進高校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師生互動,提高教育質量。同時,“大思政課”還可以促進高校與社會的聯系,推動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緊密結合。

    最后,是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學生是高校教育的主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對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高質量建設“大思政課”,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提升,培養出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通過把握高校“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意蘊,有助于全面系統地認識和理解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的本質和內涵,切實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自覺。推進高校“大思政課”高質量建設,應從“目標、隊伍、方法、實踐、評價”等方面著手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構建“五維一體”的實踐路徑,提高大思政課的教學質量。

    明確建設目標。首先,要明確“大思政課”的定位。“大思政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課程,而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因此,必須將其放在教育事業的核心位置,確保其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方向性。其次,要把握“大思政課”的內容。要按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總體要求,結合當前國內外形勢和時代特征,科學設置“大思政課”的教學內容。

    強化師資隊伍。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高校應加強思政課教師的培訓和研修,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還應建立健全教師考核和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投身“大思政課”建設。其次,要加強團隊建設。高校應組建由多學科背景、多領域專家組成的“大思政課”教學團隊,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同時,還應鼓勵教師開展跨學科合作研究,為“大思政課”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首先,要創新教學模式。高校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例如,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遠程教學、在線討論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學習方式。其次,要豐富教學方法。高校應鼓勵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同時,還可以邀請校外專家、企業家等開展講座和交流活動,擴大學生視野。

    加強實踐教學。“大思政課”建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現實,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首先,通過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現實,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其次,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此外,實踐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加強對實踐教學的評估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評估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踐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發現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制定科學的評估標準和方法,對實踐教學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以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構建全方位評價體系。首先,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是整個評價體系的核心。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對課程的滿意度。評價教學質量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態度等方面進行,其中教學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學生實際需求。其次,教師隊伍是“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因素。對教師隊伍進行評價要注重教師的師德師風、專業素養、教學能力和職業精神等方面。最后,注重評價結果的反饋與應用是整個評價體系的關鍵。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給相關人員并進行整改,推動“大思政課”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高校“大思政課”高質量建設是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任務,也是落實國家政策導向、適應人才培養需求和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高校應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出發,通過明確目標、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構建全方位評價體系等方面發力,形成培根鑄魂的全鏈條合力,提高“大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推動高校思政課建設向更高水平發展。

    (作者系四川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后,黨委組織部副部長)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