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神縣竹編大師陳云華——
巧手弄竹 絲縷成畫(追夢路上)

![]() |
陳云華在進行竹編創(chuàng)作。 |
![]() |
菊花造型的立體竹編栩栩如生。 |
![]() |
陳云華為學生講解竹編技巧。 |
竹絲滑過指尖,經(jīng)緯依序穿插,工作臺前,竹編大師陳云華以竹為墨,一幅筆力遒勁的書法作品漸漸顯出輪廓。
“76歲了,手還穩(wěn)得很呢!”陳云華是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人,這里盛產(chǎn)竹子。陳云華的爺爺是村里有名的篾匠,6歲他跟著爺爺學編簸箕、背簍,沒幾年就被公認是“巧小伙”。
一根細薄的竹片在手中幾番彎折,劃開切口輕輕一拉,一層“薄紗”就被剝離下來——這,就是竹編的“啟篾”工序,陳云華能完美地剝出20多層。
巧手換來好生活。1968年,他在縣里辦起第一個竹編作坊,帶著20多個村民編果盤、面包籃。產(chǎn)品銷往海外,幾年時間為村里換來了4臺拖拉機。在他的帶動下,編制竹制生活用品成了青神縣百姓致富的好門路,不少人“編”出了自行車、家電,甚至蓋起了樓房。
“竹林里藏著‘金礦’,想發(fā)掘就要不斷創(chuàng)新?!标愒迫A告訴記者,竹編生活用品附加值有限,一筒竹子價值5元,如果能做成竹編藝術(shù)品,最多能賣到上萬元。他鉆研找到了為篾片上色的新方法,打破竹編只有雙色的傳統(tǒng),《清明上河圖》等名人字畫開始在多彩交錯的竹絲中呈現(xiàn)。3000余個竹編品種陸續(xù)被鉆研出來,竹編開始演變?yōu)樗囆g(shù)作品。
在陳云華看來,竹編藝術(shù)的精髓在于還原自然。閑暇時,他帶上相機走山訪水,再將照片用竹編還原出來,表現(xiàn)力毫不遜于畫作。“跟竹子打交道,身上有使不完的勁?!眲?chuàng)作新作品,他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
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陳云華從傳統(tǒng)的立體竹編、平面竹編,又演化出瓷胎竹編、仿真竹編,路越走越寬。1984年至今,他的公司承辦了500多期培訓班,教出2萬多名竹編技藝人才,有人辦起公司、合作社,也有人接過文化傳承的擔子,成長為省級工藝美術(shù)大師。
陳云華的竹編之路還走出了國門。他先后去非洲、南美洲等產(chǎn)竹的國家開班教學,將技術(shù)傾囊相授?!半m然語言不同,膚色不同,往美好生活奔的干勁是相通的。”看到學員們創(chuàng)作出富有本國特色的竹編作品,陳云華成就感十足。截至目前,通過線下線上培訓班,他培訓了來自5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萬余名學員。
“無梅之華,虛心勁節(jié)沐風雨;無松之傲,挺拔向上沖云霄。”從事竹編60多年來,不斷創(chuàng)新、授業(yè),陳云華將竹編技藝發(fā)揚光大,讓更多人增收致富,追夢之路仍在繼續(xù)。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11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