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看中國·千家萬戶的事

    藍色小漿果帶來好收益 科技為火普村插上振興翅膀

    朱虹
    2022年06月28日13:4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四川大涼山深處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走進彝族貧困群眾家中,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精準脫貧之策。

    在火普村,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村民吉地爾子家。當時,看到院子里停放著一輛嶄新的機動三輪車,習近平總書記對吉地爾子說:“買了車子,路也修好了,就可以把你們這里特有的優質農產品運到外面去賣,持續增加收入。”

    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堅定了吉地爾子一家為幸福生活奮斗的信心。

    4年過去了,吉地爾子家的生活發生了不少的變化。尤其是家里種植的藍莓,為他帶來了不錯的收益,成了他心里的寶貝。

    “今天董專家來了,我要再問問他藍莓管護的問題。”6月19日,吉地爾子說,自己還想再問問,擴種藍莓之后的事兒。

    火普村,彝語“山峰之巔”之意,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溝鎮,平均海拔2700米。2018年12月,四川省農科院派出精干科技人員深入涼山脫貧攻堅第一線,在火普村實施產業科技扶貧與鄉村振興,從此改善了當地只種植苦蕎、土豆等傳統作物的農業產業發展困境。

    吉地爾子等待的“董專家”正是來自四川省農科院的藍莓產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董順文研究員。

    從2018年幫扶工作開始至今,每個月董順文都要從成都趕到火普村,指導村民種植藍莓。他說:“火普村自然、氣候資源獨特,外加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作為一種新興的小漿果樹種,藍莓附加值高、易管護,未來會逐步發展成為涼山地區的大產業。”

    董順文(右)給村民吉地爾子講解藍莓種植技術。受訪者供圖

    科技引領,大山里長出“洋氣”水果

    “沒想過,大涼山還能種出藍莓這么‘洋氣’的水果。”這是人們來火普村考察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藍莓是一種富含營養的水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營養保健價值。藍莓制品在城市的商場、超市隨處可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作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董順文在研究所的支持下,團隊以加強藍莓種植培訓和科技支撐、引導群眾和企業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生態高效農業產業為主旨,讓火普村的藍莓產業走上了一條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發展道路。

    4年前,董順文充滿信心地帶著團隊來火普村種藍莓。他說:“我們在西藏海拔更高的地區都試種成功過,火普村的自然條件是完全可以種植高山藍莓的。”

    “挖一個坑,放一袋營養袋;種下一棵樹,蓋上一塊布;種上一畝地,畝產上一萬,致富一家人……”這“七個一”的技術順口溜,如今不僅火普村的村民熟記于心,整個涼山的藍莓種植區不少農戶也都熟知。

    “我現在都記得,2019年第一次來村里發種苗,火普村的男女老少聽說村里要發展藍莓種植,都來到山上學習藍莓種植。”董順文說,第一批種苗當時都不夠發了,又趕緊買了一些送給農戶,“從那以后,這幾年我們團隊每月都到火普村技術指導村里藍莓的田間管理水肥一體化應用技術,培養村里彝族技術員。”

    涼山州的低海拔河谷地帶,陽光充足、雨水少、氣溫適宜,是中國藍莓種植早熟優勢區,并且品質優良;高海拔高山區的藍莓在7、8月份才成熟,這時南方低海拔地區的市場供應已進入尾聲,涼山州晚熟藍莓市場價值就大大增加了。

    “在大涼山能不能種好藍莓?種植什么品種?”為了論證哪些品種最能適應涼山州的氣候、土壤特點,董順文團隊對200多個藍莓品種進行了篩查,最終篩選出適宜涼山州種植的4個北高叢品種。

    在科技人員的帶動下,火普村村民對發展高山藍莓產業熱情高漲,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認真學習藍莓種植技術。“過去我們只會種土豆、蕎麥,收入不高,現在省農科院的專家來了,教我們學會了種植藍莓。”吉地爾子說,這金貴的果果讓大家收入增加了,特別高興。“去年,我們一斤藍莓賣到了60塊錢,簡直不可思議。一斤藍莓頂60斤土豆的價值啊,大家算是開了眼。”

    支部共建,產業發展底氣足

    2019年4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合作處黨支部與火普村黨支部開展“支部共建、科技引領產業發展”的黨建工作示范基地建設。

    四川省農科院科技合作處黨支部與火普村黨支部一起過組織生活,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黨的政策帶到基層黨支部,讓基層干部在支部共建中感受到黨的關懷,堅定了火普村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與決心。“我們這兒有大專家,教我們種,不怕!”當火普村的村民們對外人講起村里的產業發展時,言語里滿是驕傲,底氣也比過去足了。

    火普村老百姓的淳樸、勤勞讓董順文特別感動。

    2020年3月,受疫情影響,藍莓栽種的時間一拖再拖,村民們給董順文打電話,焦急地問他怎么辦?

    “一年之計在于春!疫情有了好轉后,我和團隊就趕到火普村組織村民栽種藍莓。”董順文說,沒想到的是,村里聽說要種藍莓,家里的男女老少都主動上山,背樹苗、挖坑,大家都來幫忙。“3月里,大涼山的天氣變化大,風大得仿佛能把人都吹走。在高山上徒步,一般人都覺得困難,可是那些來幫忙的才十幾歲的孩子,一人背著一個裝滿藍莓種苗的背簍,手拉著手,一步一步艱難地爬上山。70歲的老人也照樣上山幫忙,幫我們種藍莓,還挖坑、搬肥料。”

    “戴著口罩爬山、種植是很辛苦的!望見這一幕,心里特別感動。我覺得我們去幫扶他們,是值得的!村民們不僅能吃苦,而且很愿意學習,他們內心有想要改變生活面貌的積極性,都希望能把藍莓種好,有一個好的收入,給孩子交學費、改善生活。”董順文說。

    如今,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幫扶支持下,火普村整村推進發展高原生態藍莓產業,開創了“支部共建+科技+產業”的創新模式,還建起了藍莓產業科技示范基地,藍莓產業在當地逐步發展壯大。今年,火普村計劃全村發展藍莓種植3000畝,帶動周邊鄉鎮發展1萬畝。

    現如今,火普村的藍莓漸漸有了名氣,示范帶動作用也凸顯出來。董順文在火普村農民夜校網絡直播授課期間,除火普村村民聽課外,線上有近2萬多人參與收看聽課。

    董順文在火普村農民夜校進行線上授課。受訪者供圖

    在科學指導火普村發展高山藍莓產業的過程中,科研人員還特別注重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采用先進的生態防草技術行間生草法,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下一步,我們希望充分利用林下枯枝落葉作為藍莓種植基質和覆蓋物,提高資源化利用率,同時清除林下枯枝落葉易燃物,有效降低森林火災隱患。既把涼山地區林下資源變廢為寶,又發展好綠色生態高效農業產業。”董順文說。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