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懸崖村,習近平總書記掛念在心(習近平講故事)

    2022年05月05日09: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懸崖村,習近平總書記掛念在心。

    那是2017年全國兩會,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談到有關這個村的新聞報道:“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

    脫貧攻堅的浩蕩春風吹遍了山河萬里,上山的路很快變了模樣。

    就在今年兩會,來自四川省民政廳的益西達瓦委員帶來了村子的新消息。兩張照片對比鮮明,一張是昔日掛在峭壁上顫巍巍的藤梯,一張是今日穩穩當當“飛”入云霄的鋼梯。

    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細問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的近況,再問鄉村旅游進展。這一次,他放下心來。

    從“揪心”到“放心”,中南海和大山深處一個村莊的距離,那么遠,又那么近。

    回首這些年,總書記花的精力最多的,是扶貧。山腳下直通省城的路、搬出土坯房的家、家門口就能讀書的課堂,那些人、那些事,都裝在他的心里。

    “去年村里有多少人娶媳婦?”

    2016年全國兩會,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見到來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郭建群代表,親切地問。總書記清晰地記得,2013年到訪十八洞村時,大齡男青年“脫單”是個老大難問題。

    “7個。”郭建群代表答道。當講到全州還有50萬貧困人口時,總書記又問:“條件比十八洞村還差的有多少?”

    再看2017年全國兩會,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林書成代表帶來了總書記一直放心不下的大涼山的消息。彼時,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習近平總書記絕大多數都去過了,“還沒有走到的呂梁和涼山會盡快去”。

    “文盲率高不高?”

    “一個村里初中以上的都很少。出去打工很困難,深山里彝族群眾的脫貧不是一次沖鋒就能完成的。”

    這一年初夏,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呂梁山區。轉過年來,飛行3個多小時,在深山里又輾轉奔波兩三個小時,沿顛簸崎嶇的山路深入大涼山腹地。村里的瑯瑯書聲,火塘邊座談時憧憬的目光、質樸的志向,都點燃了大涼山的無限希望。

    不畏嚴寒酷暑,不懼山高路遠。深山小院里的歡歌笑語,農家賬本前的細致追問,一串串足跡在中國地圖上星羅棋布,丈量著從貧困到小康的路途有多遠、有多難。

    ——《這十年,總書記的兩會故事》

    (2022年3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發)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年05月05日 第 05 版)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