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四)
德陽高新區:全力構筑“紅色共創空間” 努力搶占園區黨建新高地

人民網成都12月8日電 (王波)今日,黨建引領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峰會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黨建創新項目發布會在成都高新區舉行。會上,德陽高新區等12家成渝地區國家高新區代表通過路演的方式,分享交流了黨建引領下優化整合區域資源,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做法,共同探討黨建與產業同頻共振之路,為成渝地區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匯智聚力。
據介紹,近年來,德陽高新區黨工委始終把園區黨建擺在突出位置,按照“全力構筑‘紅色共創空間’,努力搶占全省園區黨建新高地”的工作思路,為園區創設“人才孵化空間”、創建“企業創新空間”、創筑“產業互動空間”、創領“文化共享空間”,積極推動園區黨建與“高端產業、產業高端”共融共生,實現了以黨建促創新、創新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該區共有規上企業123家,黨員1066名,已建立黨組織51個,其中單建企業黨委2個、總支1個、黨支部42個,聯建黨支部6個。近年來,德陽高新區黨工委深入貫徹落實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堅決扛起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確定了黨建引領高質量產業園區打造的目標定位,以“服務園區、服務企業、服務黨員、服務職工”為出發點,對園區黨建工作進行統籌管理。
人才聯引,創設“人才孵化空間”
德陽高新區堅持把黨建工作與人才引進培養相結合,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人才隊伍建設中的思想政治優勢和組織協調優勢,為促進園區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持。
德陽高新區實施“頭雁領航工程”,服務人才引進。該區以產業鏈黨委為主導,圍繞油氣裝備及工程服務、醫藥食品、新材料等園區主導產業實施“產業聚才”計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黨組織引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產業高層次人才開發平臺,先后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2家、國家工程實驗室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科研實踐基地6家。充分發揮黨工委的統籌協調作用,依托石化三大院、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與中科院、西南石油大學、民航飛行學院等科研及高校院所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引進國家和省級專家、學術帶頭人200余人,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0余項。
該區實施“素質提升工程”,促進人才培養。與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等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搭建園區、人才、科研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之間溝通合作橋梁。成立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聯盟,首批吸引30家科技型企業,集中開展創新方法、知識產權、法律法務、財稅、科技金融等輔導及培訓,邀請(院士)專家為企業進行坐診把脈。建立創業黑馬(德陽)產業加速學院,舉辦“萬物生長未來可期”“組織賦能”等產業加速課程和雙創賽事培訓、路演等活動10余場,推動創新創業人才綜合實力的提升。
德陽高新區實施“雙向孵化工程”,引領人才發展。建立了園區黨員人才“三向培養”和“政企人才共育共用”機制,即:通過“三推一選”,把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通過“三評一定”,把黨員培養成優秀人才;通過建立書記、黨員、人才“三級聯系圖”,實現黨政企人才三級聯動。以國家級孵化器為平臺,大力將高科技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孵化為優秀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才優秀企業家。
企業聯促,創建“企業創新空間”
德陽高新區堅持以黨建為陣地、以創新為動力、以機制為抓手,著力建設黨建促發展,發展興企業的工作格局,促進園區“雙創”、項目“雙駐”、企業“雙增”的融合發展。
德陽高新區以黨建為陣地,促進園區“雙創”,成立創新創業服務中心黨支部,發揮其吸引人才、引領創新、孵化成果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快提升孵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創建面積達5.3萬平方米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累計孵化企業116戶,畢業企業35戶。目前,已基本打造完成“一核、兩翼、六平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立“科創貸”風險池、“德陽市陽光天使投資基金”等金融服務平臺,成功創建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1家;開展“德陽創客·雒創匯”“創客加油站”“創客訓練營”等系列活動10次,吸引金融資本15家,為20余家青年創業企業搭橋。
德陽高新區以黨建為抓手,推動項目“雙駐”。建立推行“雙入駐、三同步”工作機制,對新引進企業,把黨組織建立在新建企業工地上,項目入駐的同時黨建入駐,做到黨建工作與項目洽談同步、與項目建設同步、與項目發展同步。對項目建設,新引進企業黨組織采取“保姆式”組織創建模式,細化責任清單,形成規范的辦事指南,簡化項目入駐流程。
德陽高新區以黨建為保障,服務企業“雙增”。強化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建指導員的幫帶職能,選派8名黨建指導員深入企業組織蹲點,把非公企業黨建和企業生產經營有機結合,實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要素保障等問題,服務企業增產增效。成立“幫扶企業庫”,充分整合中小企業的資源,建立中小企業與創業企業“一對一”結對子幫扶模式,形成信息互通、經驗共享、合作共贏的局面。協調企業開展項目合作、資產轉讓等方式盤活派克思、中昊長園5戶企業;協調指導漢正檢測成功申報瞪羚企業,是廣漢市唯一一家、德陽市第二家;指導諾成航空、紫日包裝2家企業申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指導科力特申報省級行業“小巨人”企業。
產業聯動,創筑“產業互動空間”
德陽高新區建立黨工委抓落實、產業鏈黨委統籌推進、非公企業黨組織具體實施的黨建責任機制,形成了黨組織“三位一體”抓產業轉型發展的工作格局。
德陽高新區建立“樹形式”黨建建鏈管理模式。在石油裝備、醫藥食品、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4大產業鏈分別建立產業鏈黨委,創新推行“樹形”管理,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場共拓、人才共育,實現產業鏈黨委“樹干式”歸口管理、產業鏈企業“樹枝式”匯集發展,有力推動了園區主導產業集聚發展,主導產業聚集度達80%。
德陽高新區建立“抱團式”黨建強鏈聚合模式。選派產業鏈黨建專職指導員,充分聚合產業鏈黨建資源,采取黨組織輪值制度,在陣地、活動、學習上形成黨建共同體,推動資源互享、優勢互補、共建共促,實現黨建資源集約化利用。依科制藥、通園制藥、泰華堂等32家醫藥企業在產業鏈黨委領導下抱團發展,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中藥現代科技示范基地”,并正以中國首席醫藥大健康產業綜合體IHC健康城項目為載體積極打造德陽千億級醫藥產業核心基地,2020年共實現產值110億元,同比增長6%,占園區總產值的29%。
德陽高新區建立“結對式”黨建補鏈幫帶模式。在各產業鏈黨委中,分別擇優選擇5家企業作為黨建工作示范點,對產業鏈內新引進企業和黨建基礎薄弱企業實施“一對一”幫帶,在制度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等方面進行結對指導,黨建示范點已幫帶對口企業90余家。近年來,園區油氣裝備制造產業在以四川宏華等企業為龍頭的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產業鏈黨委引領下,帶動區內配套企業126家、省內400家、國內600家共生發展,形成了涵蓋油氣裝備產業鏈“鉆、采、輸、控”各個環節的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2020年共實現產值100億元,占園區總產值的27%。
文化聯建,創領“文化共享空間”
德陽高新區堅持以黨建文化引領企業文化,著力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的有機結合,增強“兩新”組織核心競爭力,促進黨建工作、企業經濟和文化建設共同發展的多贏局面。
德陽高新區實施“紅旗引領工程”,培植企業文化。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創新開展“每周微黨課”“紅色旅游”等形式,增強黨員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的積極性。結合建黨100周年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及清廉企業文化作品征集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企業文化。開展“文明企業、誠信企業”評選表彰活動,把“紅色基因”植入企業文化和產業文化中,引導企業誠信經營、依法經營、文明經營,樹立良好形象。
德陽高新區實施“紅色聚力工程”,培育骨干隊伍。在園區黨工委或產業鏈黨委組織下,以經驗交流會、黨群議事會、黨企聯席會及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為平臺,加強企業間的學習、交流,分享黨建工作經驗,解決企業在黨建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圍繞推動企業發展,廣泛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業績星”、黨組織評星定級等活動,增強企業黨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德陽高新區實施“紅心關愛工程”,培樹責權意識。以黨建帶群建為切入點,構筑三位一體的“黨工青婦”共建體系。成立咨詢調解、信訪接待、權益維護、困難救助、疫情防控黨群服務隊,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提高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積極踐行為企業服務的初心使命,全身心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在黨支部帶領下,園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團支部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園區科協被評為全國十家示范園區科協之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