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民族風情撲面而來 讓更多浙江人來此旅游

    2021年06月19日08:28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民族風情撲面而來 讓更多浙江人來此旅游

    6月18日,浙江省代表團在西昌市海南街道白廟村考察。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云 攝

      “站在這里俯瞰邛海,太美了。”6月18日,浙江省代表團來到西昌市海南街道白廟村,彝族三鍋樁形態設計的火把廣場所在地是“詩歌小鎮”,這里是一個基礎設施完備、具備彝族風情、集商旅住為一體的民族聚居安置點。“以為涼山就是彝區深山,沒想到還有邛海這樣精致的景區。”浙江客人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自己眼中的美景。

      “我們將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國際陽光康養度假旅游目的地、成渝地區陽光康養‘后花園’。”涼山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蘇正清向浙江省代表團介紹起涼山州的旅游發展規劃。

      涼山文旅資源富集,邛海、瀘沽湖、馬湖、彝海等風光秀美,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傳統觀光游仍是市場主流,新業態還不豐富,缺乏體驗性、參與式產品和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產品。”蘇正清舉例說,瀘沽湖景區以風景觀光游為主,體驗深度游產品較少;木里是香格里拉核心景區,但也是未開發的處女地……本次浙江省代表團在涼山還考察了普格縣螺髻山鎮德育村,村子就位于螺髻山景區山腳,但螺髻山景區缺少消費配套和文化體驗,不大留得住人,無法實現“山上游、山下住”,景區對當地經濟帶動作用有限。

      涼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書記馬輝介紹,本次浙江省代表團考察的白廟村,已在探索鄉村旅游。全村目前建成生態旅游民宿5家,農家樂21家,村民人均純收入也因此逐年上漲。

      “彝族歌舞、服飾、美食、建筑、語言都非常有特色,涼山的民族風情撲面而來。”一路走一路看,短短一天時間,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褚子育對當地旅游資源有了初步了解。他表示,將在浙江加大對涼山文旅的宣傳,讓浙江人都知曉涼山,多到涼山旅游,帶動消費、助力鄉村振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云 何勤華)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