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宜賓學院作為地方性本科院校,以黨建引領高質量轉型發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主動對接省市產業規劃和布局,緊緊抓住宜賓市建設“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機遇,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綜合大學,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人才。
一、工作背景
2019年8月,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廳黨組印發《關于支持宜賓市建設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的實施方案》,決定支持宜賓建設“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成為新時代四川高等教育區域開放發展新標桿。
為主動對接四川省“5+1”現代工業體系、“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4+6”現代服務業體系和宜賓市“8+2”產業,深度融入“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建設,宜賓學院以該校第三次黨代會為契機,突出政治引領,緊緊圍繞“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和“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綜合大學”兩大目標,堅定不移地把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轉化為產教融合育人優勢、發展優勢,形成“一二三五”黨建工作思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轉型發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一個中心
2017年,學校黨委決定創建黨建示范校,把黨的建設與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省市產業發展等緊密聯系起來,貫穿學校轉型發展全過程。學校堅持以黨建示范校建設為中心,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圍繞“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等重大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學校改革。2019年,黨建示范校建設項目成功立項省級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重點項目,為助推宜賓市“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建設作出積極努力。
(二)兩個優化
1.優化黨組織設置。根據省市產業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直接服務相關產業鏈和行業領域的思路組建學部,建立二級學部三級學院,兩級建設,三級管理。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優化重組,建立起13個二級學部、27個三級學院及其教師黨支部。
2.優化支部書記配置。把教師黨支部建在三級學院,由三級學院院長或二級學部副書記兼任教師黨支部書記,教師黨支部書記均為副處級以上干部和高層次人才;在科研創新平臺中設立黨支部,由副處級以上干部和高層次人才擔任支部書記,實現“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全覆蓋。
(三)三個載體
1.建設大學科技園。抓好園區企業黨建工作,成立大學科技園黨總支,在每個入駐企業中設立黨支部,所有黨員均納入學校管理。遴選政治站位高,專業能力強的黨員博士、教授組建服務團隊,開展創業指導工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2.打造黨建示范點。建設10個直接服務于“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建設的基層黨建示范點。示范點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地方、轉型發展等,打造具有產學研特色的黨建品牌,形成可推廣可借鑒的黨建工作經驗,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3.深化黨建“雙創”工作。根據四川省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要求,制定了校級黨建“雙創”項目三張清單,在抓基層黨組織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服務地方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要求各項目主動融入學教研產城一體化建設,開展黨建結對共建,在以黨建引領推進轉型發展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和成績,形成特色服務項目。
(四)五個融合
1.黨建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開展黨建“十個一”工程,黨員領導干部與基層教師、學生黨員(團員)形成全覆蓋結對幫扶,引導師生黨員在科研、競賽和評優評獎中爭創佳績。近年來,該校學生獲全國、全省學科競賽獎勵961項,“挑戰杯”國家級、省級獎109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省級項目600余項,學生創新應用能力不斷提升。
2.黨建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探索“團隊+項目+產業”模式,各基層黨組織組建起多支以共產黨員為核心的教學科研攻堅團隊,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組建特種高分子材料創新團隊、新型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和材料與化工技術服務創新團隊,承擔宜賓市“聚苯硫醚樹脂合成及應用”“油樟油提純”等15個新材料、能源化工產業項目,被宜賓市確定為先進材料成果轉移轉化特色示范基地。組建茶葉精深加工科研創新團隊,圍繞四川省“千億茶產業強省”目標,開展技術服務工作,成為四川省“精制川茶骨干培育產業”成員單位中的兩所高校之一。
3.黨建與社會服務深度融合。開展校地校企黨建結對共建,推動實現“基層組織共建、創新發展共贏、黨建資源共享”的基層黨建新局面。與宜賓市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成立大中小幼德育一體化研究中心,推動宜賓市大中小幼學校德育工作;與筠連縣結對共建,黨員服務隊助推筠連肉牛產業發展;為對口幫扶的新龍縣湯科村援建黨群服務中心,加強當地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雷波縣共建學前教育研究中心,派遣優秀大學生黨員同翠屏區援彝工作隊赴雷波縣創新實施“智慧幫扶”,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4.黨建與文化傳承創新深度融合。支撐宜賓市竹產業發展,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掛牌成立了翠屏區首家“竹工藝大師工作室”,由高層次人才擔任竹工藝大師工作室黨支部書記,創建了宜賓本土文化與竹材料相結合的文創產品研發基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出《風雪趙一曼》《金沙江號子》等紅色經典節目,將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融入課堂。
5.黨建與國際交流合作深度融合。牢固樹立加強黨的建設是做好國際交流合作的根本保障這一意識,確保合作辦學與黨建工作同頻共振。積極融入宜賓南向開放戰略,先后成立中美應用技術學院、中德工程學院、瀾湄漢語學院,與湄公河流域5個國家11所高校簽訂合作辦學備忘錄,并將建設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作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必備條件,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基本形成“創新型、應用型、國際化”辦學格局。
三、經驗啟示
(一)創新黨建引領轉型發展的模式
推進學校轉型發展,要突出黨建統攬,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推進黨建與人才培養、教學科研、服務地方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宜賓學院自2017年創建黨建示范校至今,主動對接地方經濟和產業體系,同時在該校第三次黨代會上作出“2468”總體謀劃,確定以深化產教融合、創新特色發展為核心的“十大專項行動”。這充分發揮了黨建政治效能,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高質量黨建助推高質量轉型發展,并以高質量轉型發展檢驗黨建工作成效。
(二)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的方式
學校建立二級學部三級學院,創新設置黨組織,把教師黨支部建在三級學院,副部長兼任下屬三級學院院長和教師黨支部書記,所有教師黨支部書記均具備副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和高層次人才雙重身份,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發揮。
(三)創新“學教研產城一體化”建設的路徑
宜賓學院緊緊抓住宜賓市建設“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機遇,成立工作機構,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通過優化黨組織設置、優化支部書記配置,為深度融入“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建設筑牢根基。依托大學科技園、黨建示范點和黨建“雙創”項目三個載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最終實現黨建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