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小藍莓成了山溝里的“嗨生意”

    2020年11月25日07:27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小藍莓成了山溝里的“嗨生意”

    大竹縣人和鄉天寶寨新村聚居點已成為“檔次高、基礎好、環境美、產業強”的新農村。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郝飛攝

    一線故事

    聲浪、喊麥、水上世界、空中飛人……這些時尚元素,竟能在達州市大竹縣一個山溝溝里找到。

    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采訪組進入大竹縣烏木鎮栢島湖藍莓園,被園內五彩繽紛的游樂設施吸引。

    這還是農業園區嗎?定睛細看,記者才注意到漫山遍野的藍莓植株。這里是基地業主李連君的家鄉,也是他的“藍莓王國”。

    “租地”5年竟有兩年撂荒

    投資家鄉出于情結。

    烏木村是烏木水庫的移民村,全村移民719人中就有貧困戶119人。

    2015年,李連君回到烏木村,從煤礦行業轉型做農業。他先和朋友合伙成立農業公司,又以500元每畝的單價,流轉土地1000余畝。

    地租到手里,種什么?

    了解到藍莓經濟價值高,李連君產生種藍莓的想法。于是,他到全國各地藍莓基地考察,拜訪相關專家。

    兩年來,他沒閑著,地卻閑著。千畝地荒在那兒雜草叢生,村民不解:別的老板巴不得今天種下去,明天就采收回本,李連君卻慢慢騰騰。他在等啥?“等的就是雜草叢生!”李連君說,種藍莓,土壤是關鍵,荒兩年是等對土壤進行徹底改良。

    最終,2017年,李連君種下了從某科技公司引進的藍莓品種,成立藍莓專業合作社。烏木村分別以移民后扶資金140萬元、集體資金50萬元入股藍莓專合社。

    農旅融合做起“嗨生意”

    但是,藍莓種植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順利。

    李連君算過,藍莓地的酸堿值改造,加上種苗、滴管設備和人工費等,前期投入達4000多萬元。

    而且果苗種下去,三四年才到豐產期。投入大、等待期長。李連君想,光搞農業肯定不行。“租了那么多地,那么多貧困戶跟著我走,得想法鞏固好脫貧成果!”

    “做企業不進則退!”于是,李連君走起農旅融合的路子,搞起農家樂和水上樂園。去年夏天,他花30多萬元做廣告,在周邊區縣住宅電梯等處宣傳。一時間,烏木村的水上樂園在川東北名聲大噪,成為夏日游玩新去處。

    今年受疫情和雨水影響,旺季六七月都虧損。李連君又想辦法請專業人員策劃,搞起了音樂節。音樂節、空中飛人表演、喊麥……什么新潮就加入什么。一個夏天過去,公司逆風翻盤:藍莓銷售收入300多萬元,水上樂園營收超過300萬元。

    60歲村民黃守明以前做泥瓦匠。現在,他每年土地流轉收入有1200元,再加上在水上樂園務工每月1800元工資、妻子開便利店的收入,“比以前掙得多!”黃守明說。

    最近,李連君又有新動作,邀請專家來基地,重新設計、打造園區景點。“但是,應該是農業帶動旅游,不是旅游帶動農業。”李連君說,公司最終的走向,是把農業做大做強,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鐘莉 吳楚瞳 袁敏 袁城霖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