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找準教育的“靶”與“標”

    徐權軍
    2020年08月23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采用‘視頻+實物+照片’的模式,把隊史呈現在官兵面前;采取‘誦讀+分析+感悟’的方式,盤活整個課堂……”在基層中隊,一名指導員打開網頁,輕點鼠標進入“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平臺”,很快就收集齊了本周開展教育所需的教育提綱、多媒體素材,然后所有戰士按照要求摘抄在學習筆記本上。

      時下,借助新媒體開展政治教育,成為不少授課人員的“最愛”。應該說,在疫情防控期間依托網絡海量的信息,拓寬教育渠道,豐富教育資源,值得提倡。但是,面對泥沙俱下的網絡信息,個別授課人員只是一味地“拿來”,感覺資料多了、形式有了、官兵聽了,便完成任務了。其實,這種“快餐教育”看似手法新穎、寓教于樂,實則有些養分不足、深度不夠。

      究其本質,這種“快餐教育”是快餐文化的衍生品,只是單純地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而不注重深厚積累和內在價值。信息時代,教育素材可以信手拈來,但固本培元卻非朝夕之功。

      做好思政教育,授課人員必須抓住教育的“根”和“本”,找準教育的“靶”與“標”。堅持好日常的政治教育,嚴格學習制度,例如通過積極開展學文化、讀經典等活動,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場所,領悟真理、感悟忠誠。同時,結合新的學習形式,緊貼時代發展、緊貼使命任務、緊貼官兵實際,科學分析,為我所用。

      (作者為武警四川總隊樂山支隊副政委)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3日 06 版)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