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成都因類施策 助企業走上復工路

    2020年02月13日07:31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成都因類施策 助企業走上復工路

    川開電氣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運送生產線上所需的物料。四川日報記者 蔣君芳 攝

    2月10日,成都市雙流區西航港開發區,川開電氣有限公司正式復工,幾百名工人正抓緊生產,確保重要訂單盡快交貨。

    當前,不少企業陸續加入“復工”陣營。但不同類型的企業,選擇的復工方式不同,面臨的困難也不同。為穩定經濟運行,不久前,成都市出臺《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在“20條”舉措的推動下,成都市因類施策,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

    專人聯系為企業排憂解難

    復工第二天,雙流區政府有關部門就為川開電氣有限公司送來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手套等防護物資。

    根據“20條”,成都將建立復工駐點指導督查制度,協調解決防疫、設備、原輔料、人工、運輸及用能等困難。川開電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莉真切感受到了關愛,她打開微信說,“這個‘一小組疫情防控企業服務’微信群里,經信部門的工作人員隨時都在收集、解決我們反映的問題。”

    根據預測,川開電氣有限公司的今年一季度產能會下降大約20%。楊莉介紹,現階段公司最希望獲得融資方面的支持。

    讓楊莉想不到的是,“企業擔憂的,政府都想到了。”據悉,人行成都分行營管部將專項安排10億元低成本再貸款、再貼現資金支持轄內金融機構發放疫情防控相關貸款和防疫相關企業的票據融資需求,“相當于吃了一顆定心丸。”

    川開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介紹,“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有信心把暫時下降的產能追回來。”按規劃,未來3到5年,公司產能將提升到70億元左右。

    免費提供賬號實現“云辦公”

    2月3日,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復工。特殊時期,這家商業AI衛星網絡創業公司的員工基本上都在家“云辦公”。“產品研發等工作基本不會受疫情影響,需要交流的內容都用視頻會議等方式解決。”公司首席行政官黃若亮說。

    不只是這家公司。當前,“云辦公”正成為一種新態勢。

    不久前,成都公布了一份新經濟企業能力清單,其中包括了多家可提供居家辦公產品的企業。如成都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將向全國政企用戶免費開放一個即時通訊協作平臺,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跨部門、跨區域快速找人,實現隨時隨地便捷溝通。

    而成都高新區還聯合華為成都軟件開發云創新中心,將在6月1日前提供1000個華為云Welink平臺賬號免費供企業使用。成都易信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成都高新區“云辦公”的服務企業。其相關負責人說,“希望推廣‘不見面的線上辦公’平臺,助力各類企業恢復生產。”

    鼓勵餐飲企業線上營銷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2月11日中午12點過,位于成都花牌坊的大龍燚火鍋外賣站點里,負責人成良軍收到外賣電商平臺的訂單,“上午收到近70個外賣單,一天最多時可銷售300多單,營業額達到6萬多元。”

    受疫情影響,成都餐飲業受到沖擊。成都大龍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柳鷙坦言,去年正月初一至初九期間,11家直營門店的營業額達到499萬元,而今年只有32萬元。同樣,以中餐為主打的紅杏酒家在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間,就取消了宴席5000桌,損失千萬元。

    為盡量減少損失,恢復生產,成都市商務局加強行業指導,由成都餐飲同業公會聯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倡議全市餐飲企業積極開展線上餐飲銷售。目前大龍燚共恢復7個外賣站門店,并加大在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上的推廣和銷售,業績可觀。目前該企業還積極聯系代加工廠和合作伙伴,進一步提高產能。

    數據顯示,2月1日以來,成都市共有24家企業、388個門店入駐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平臺。 □四川日報記者 蔣君芳 陳碧紅

    (責編:高紅霞、羅昱)